“重工业时代”的特效春天 | 2017国内影视特效行业白皮书

2017年春节档,《西游伏妖篇》燃爆的打斗场面、《功夫瑜伽》的人狼激战,赚足眼球。


2017年春节档,《西游伏妖篇》燃爆的打斗场面、《功夫瑜伽》的人狼激战,赚足眼球。精彩的戏码背后,特效公司的贡献不可磨灭。

随着观众不断追逐高成本大制作,特效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中越来越关键的一环。华人文化投资Base FX;王思聪的普思资本投资韩国Dexter;时光坐标、开圣影视、华映星球去年扎堆上市等案例,印证了资本市场对特效行业的重视。

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的国产视效大片的后期特效部分,几乎都被海外特效公司承包,国内公司只能从外国公司分包的业务中分一杯残羹。

屋漏偏逢连夜雨。整个2016年,国产视效大片并不多,而且整体票房表现并不乐观。这对于影视产业下游的特效行业来说,可能是关乎市场供给能否满足企业生存的问题。

电影上带来的困境也激发特效公司寻求其他赚钱的途径。除了从技术、流程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网剧和电视剧成为特效公司新的掘金市场。如今,一部电视剧的特效费用可高达5000万。

1.海外公司涌入,一线国内公司集体消失?一切皆产能局限

2017年春节档,海外特效公司再次承包国产电影。《西游伏妖篇》由两家韩国公司mofac&alfred和Dexter主导,Dexter还做了《功夫瑜伽》,《乘风破浪》的特效团队主要来自德国公司PIXOMONDO。

小娱整理2016年主要的国产视效大片发现,这一现象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是2016年国产特效电影大部分由美国、韩国等海外特效公司担当主导。2015年由天工异彩担任《寻龙诀》全流程特效制作、Base FX主导制作《捉妖记》等由国内公司主导视效大片的案例,在2016年都找不到了。

而另一方面,许多国内小型的特效公司通过代工的形式参与到国产特效电影当中,海外公司负责高端的创作、设计工作,国内公司则借助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分食中低端的基础业务。

这反映的,恰恰就是国内特效行业的产能困局。这种产能困局首先体现在技术短板以及流程管理上。

(1)流程管理局限

一个完整的特效制作流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在这个流程中,前期的概念设计、视觉预演等环节,是国内特效公司难以参与的部分,因为它需要配合导演、编剧等电影的主创人员去商定一个虚拟角色、虚拟场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达到什么效果,这样的工作必须由最资深的视效总监完成,而在国内,拥有这个级别人才的特效公司并不多。

而由此引发了另一种现象是,海外公司负责高端的创作、设计工作,国内公司则借助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分食中低端的基础业务。

“说白了就是螺丝钉,外国公司设计好,我们跟着做就完了”业内人士这样跟小娱说。

尽管如此,与国外优秀公司的合作依然能为本土公司提供很好的学习范本。为此,本土公司还愿意交一点“学费”。

Base FX一直以参与好莱坞电影而闻名,但其实它与工业光魔合作协议中被明确规定,其价格必须不能超过一定水平线。在电影《长城》中,Base FX完成了超过400个特效镜头,占整部电影特效总量的40%,但是分到的特效预算却远远未达到这个数字。但这并不妨碍它凭借这些资源和优势,成为国内最顶级的特效公司。

除此之外,另一家一线本土特效公司跟小娱说,“和好莱坞的合作不会特别赚钱,但这是一个为名还是为利的问题。能参与到好莱坞大片的制作,很多员工会特别有成就感。”

(2)工业体系不完善,多空档期

另一方面是,国产电影工业体系不完整的影响,特效公司不敢“做大”,大部分公司会把团队控制在200人以内。而这直接限制着公司的作品产出量。

“《寻龙诀》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中间放弃了不少项目。”这是小娱问到天工异彩为什么2016年没有代表作时,对方给出的回答。但是,天工异彩表示目前依旧“没有扩张的动力”。

国内工业化体系并不完善,由于缺乏基本的完片担保制度。在影片制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延期拍摄的情况,导致后期制作也无法按照原定时间表进行。“前后相差几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项目上无法顺利衔接,就会造成后期制作公司经常产生空档,而这些空档期就意味着特效公司亏损。因此,工业化上的这种不成熟导致极少有公司愿意养一批后期制作人员,也很少有公司能养得起。

有项目的时候需要的人很多,没有项目的时候整个公司就会亏损,很难打破整体的人力边际成本。所以,与不少动画公司类似,大部分特效公司也以相互代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特效公司R&H为了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被拖垮的消息,至今在A站上还保留着这段令人心酸幕后制作视频。

2013年R&H凭借少年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该公司凭借雄厚特效制作实力曾获奖无数,但仅仅就在少年派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奖的后11天,该公司即宣布破产。国外顶级特效制作公司尚且如此,影视领域光鲜夺目的外衣下,又隐藏着多少无可奈何的心酸。

从规模上对比,国内特效公司BaseFx是规模最大的,600多人,工业光魔的团队可能多大2000多人。但国内就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特效公司,规模和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化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会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2.劳动力红利期过去,各自寻找出路

国内的特效公司到底活得怎么样?带着这个问题,小娱走访了国内十数家特效公司,了解到他们的情况。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行业里既有视点数码、Base FX等具有资深行业背景的公司开疆扩土,又有MORE、楷魔视效、诺华视创等新锐公司崭露头角。

应对国内国外的竞争,本土特效公司都在从不同的方向突破。几乎每一家公司都深刻地认识到,通过特效行业马上就要度过劳动力红利期,靠低廉的人力成本,承包基础性工作的模式难以为继。

不能沦为“富士康”,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开发流程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还是自助研发新技术,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摆脱对外国公司的依赖。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每家公司需要通过自身的突破,带动整个行业的成长,唯有如此国产电影的特效制作才能慢慢回归本土公司,获得更良好的生长土壤。

3.天花板低、回报缓慢、无法突破人口红利瓶颈,更适合战略投资

劳动密集型、天花板低,决定了后期特效行业市场规模有限、成长平缓、盈利水平难以突破。对于追求纯财务回报的投资人来说,特效公司短期内的升值有限,其商业模式中固有的问题,目前还难以突破。

特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设备如何更新,特效本质是就是用人力和时间一点一点堆出来的产品。行业本质除了局限产能之外,还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一本万利”的行业。

特效行业利润里不高,并不是说单个项目“不赚钱”,而是因为单个项目的利润往往会被不稳定的业务周期摊薄。特效公司如果在一个项目结束之后,没有及时接到下一个项目,那么这段空档期中,公司所有的开销都成为了净亏损。

更有人戏称特效是一个“老板驱动型”行业,能否接到好项目,除了技术、设备、作品等硬指标之外,老板在行业里十分有资源、是否吃得开,也十分关键。这为公司经营又增加了一层不稳定因素。

基于以上种种,导致特效行业的资本获得一直不激进。但是对于财务投资人来说,投资特效公司有一个最大的价值,那便是将其作为切入影视行业的敲门砖,通过特效公司接触影视公司、项目,作为深入行业上下游的基点。

相比而言,对特效公司的战略投资,则被视为传媒巨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方案。从卢卡斯收购工业光魔,到华人文化投资Base FX,都是典型的案例。近年来,文投控股收购欧洲framestore公司、小马奔腾收购数字王国(后转卖给香港上市公司奥亮集团),也能看出国内资本接受欧美特效行业过剩产能的苗头。

对于特效公司来说,进入影视产业链上游,收购IP、投资影视作品,甚至自主开发,是大部分不甘于做“手工活儿”的特效公司的努力试探的方向。

但是,影视投资本身就风险性极高,开发一个影视项目,怎么选本子、怎么码盘子,对于特效公司来说,都是新的难题。

“以做代投”等概念,更是被很多业内人士所不屑:“好项目人家也不差你这点做特效的钱,不好的项目掺和进去,我们的成本就太大了”。显然,特效公司想跻身影视产业上游也并非易事。

4.电视剧、网剧、网大利润高,或成特效公司新的掘金场

网文、动漫改编的热潮下,玄幻、仙侠题材的电视剧作品涌现,电视剧爆发出对视觉特效的需求,同时,“大剧”成趋势,制作成本加码,某些电视剧甚至开始启用电影特效公司。

今年《微微一笑很倾城》、《麻雀》等电视剧都启用了电影特效公司。《幻城》背后的特效公司甚至高达14家,比可蒙多等电影特效团队赫然在列。

电视剧制作方愿意为特效投入大预算,是特效公司进入电视剧领域的主要原因。去年《海上牧云记》推出一个6分钟预告片,其中的视效制作引起了行业内不小的关注,该剧的特效公司视点数码向剁椒娱投透露,它们还拿下了《斗破苍穹》、《狼殿下》等电视剧项目,都是千万级的特效预算。

而且,在《海上牧云记》项目中,视点数码一次性跟各个制片方签下了整包的制作协议。同时,制片方对此剧的特效有较高要求,因此视点数码也必须把其曾经在《2012》、《唐山大地震》等视效电影的制作经验应用到这部电视剧中。

除了电视剧,对特效的新需求也出现在了网剧、网大市场。《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青云志》、《老九门》等都是今年特效网剧的代表作品,由于题材限制更为宽松,而且用户和资本游向互联网,网生内容的特效市场让人遐想。

一直以好莱坞电影、美剧、华语电影为业务的Base FX 公司表示,明年也将进入网络剧领域,第一个项目是天下霸唱同名小说《迷航昆仑墟》改编的网络剧。Base FX创始人Christopher Bremble表示,电视剧的2B商业模式,风险性比电影小得多,而且参照美剧市场,电视剧特效的利润更高。

“利润高”的原因是成本低。相比电影,电视剧特效的画质要求、素材数量、储存量大小都有较大差异,制作成本将大大降低。

“电影特效是要一个一个像素格去细看的,但是电视剧的话拉着滚动条划着看就可以了。”有业内人士这样跟小娱解释。

同时,电视剧特效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行业定价标准,此前的国内电视剧的视效,大部分停留在擦擦威亚、加几道亮光的“五毛特效”水平,需要大特效制作的电视剧没有参考标准,为特效公司的定价带来了巨大溢价空间。

“特效制作没法形成定价标准,要做出一个效果,1块钱也能做,1000块也能做。”《寻龙诀》制片人王磊向小娱分析到。

因此,在方兴未艾的电视剧特效领域,大成本并不代表高品质,反之亦然。最终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制片方对内容的把控,以及特效公司的能力。

而对于特效公司来说,多元化的业务类型,是特效公司降低风险的方式之一。电影、电视剧、网剧等内容,特效制作周期、技术工艺等各不相同,特效公司能借此合理调配档期和产能,避免出现业务空档的风险。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