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肖明谈文化产业趋势及投资重点:直播受宠、媒体变革加剧、大数据蕴含生产力

今天也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今天也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我最近正在跟一些行业投资人交流,到目前为止,因为文化产业很热,发展速度很高,同时我认为文化产业也是每平米上堆积的资本最密集的行业,简单的说这个行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电影票房也才500亿,但是这个电影行业里面堆积的资金密集度远超出其他产业。

国民经济GDP增长能够看得见的有两位数以上的成长跑道尤其有限,文化是一个,所以说社会资本全部涌入几十家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各路的PE、VC都在文化产业里面进行耕种。在如此资金密集的情况下,特别是影视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估值泡沫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有没有投资机会,怎么投,这是我们必须作为专业投资人回答的问题,同时也分享一些观点。

首先我们谈一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重点。我自己的观点很朴素,今年上半年票房为什么增长不如预期?大概说了一千种理由,我突然总结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去年年底房子开始涨,产生了极强的挤出效应,买房子的都是主力人群。

我昨天从武汉回来,武汉地区房价涨了80%,北京涨了多少我不知道,至少40%、50%。所以在经济整体不行,今年的信贷的增加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几集中于房贷消费的情况下,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偶然因素对消费的挤出效率是极其明显的。这么来看,挤出效应可能是票房增长乏力因素之一。所以说看投资、看消费,我觉得必须跟着人口消费走。这是一个反馈。

 为什么我们投资要提前两到三年进行布局?特别是中早期的投资要追逐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热点。在现在的行业里,我去投影视公司,投资导演、导演,他们片筹最高、估值最高的时候,投资肯定不是我们的重点方向,随着消费里的迁移,我们认为微影该出现在演出和地面娱乐。

再往后就是体育。到目前为止,中国演出的票价都还挺贵,进入一个非良性循环。一场演出怎么着也得一两百块钱,稍微好一点的明星三百块钱票价起,好的座位也七百八块钱。对于即使是北上广的核心白领消费人群,也是一个比较昂贵的约会或者社交方式,收入没有增长到这种程度,导致演出场次少,演出场次少对于成本的均摊很难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年代,那么导致成本高居不下,反推票价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市场达到一定的临界点,突破性价比之前,这个市场很难启动。

但是我们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过去两年演出市场陷入了两年的低迷以后,今年我们已经观察到一些演出市场上的低票价领域的平均化演出市场的比较好的增长苗头,所以说从发展趋势和投资重点来看我们就按照消费力的迁移可以往下走、往前看。

1.从现在开始是并购加创业的年代

随着消费者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们认为在后面五年有大量的黄金VC投资和早期的创业投资,为什么?

有一个突出的现象,让我来总结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经过前五年的高速发展,前五年是谁在发展?是传统的影视内容制作和传统的媒体、传统的行业领先者高速发展。

从现在开始是并购加创业的年代,创业的原因是什么?是大家所看见的移动媒体出现的情况,当微信这种平台的规则进一步的成熟;当今日头条已经达到八九十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估值,进一步的增长;当直播平台从一千五百万的日活到达六七千万的日活;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的竞争格局进一步趋于稳定;移动互联网的媒体、全国性的媒体平台趋于成熟稳定的时候,围绕这些媒体平台的上下游的创业机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典型的先导代表,大家比较熟悉的罗振宇罗老师,或者是吴晓波吴老师,都是处于第一波冲出来创业的优秀代表。

当传统媒体的品牌因为受众的减弱、运营能力的下降,一步步被削弱能力的时候,所有的媒体内容创业者或者是媒体内容的创作者,在新媒体平台之下重新聚合形成舞台的时候,这个就是为下一个十年移动互联网生存状态之下,为媒体行业格局来进行变击的时候。

所以我们认为在媒体平台将成未成的一两年中间,提早进入媒体内容行业的创业投资是一个黄金年代。内容的源起来自于网络,内容的创作者围绕着这些平台进行创作,围绕着这些平台的的广告营销投放的平台和工具、广告交易平台也是刚起来,还有内容的发行和营销也必须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完全掌握这个渠道进行营销。

所以上下游会产生很多很多好的创业机会。这就是我们这句话内在的含义,认为经过前五年相对传统一波的文化企业经过高速成长之后,现在后面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想象空间来自于两个方向,大整合与创业。

 这是我刚才已经讲到的,兼并重组进一步加剧,企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现在很多公司规模不大,大多都是在三百亿到五百亿人民币之间。我们会看见越来越多的超级大并购在这个市场上出现,这个是我们后面可以预期的。

 2.大数据与内容行业变革

这里我们提到新技术的时候,我觉得应该综合来看,用当下时髦的话题VR这一块,但是对我来说这个新技术最核心的关键词还是大家经常用的两个字,我个人体会非常深。

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我自己个人的一个观点,过去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媒体都是按照武力形态来进行划分的,大盒子叫电视机,小盒子叫收音机,杂志装订的精美一点,报纸比较糙一点,户外广告是一种版面的形式。其实大家注意到没有?大部分人所从事的媒体行业都是根据媒体外在表现的物理形态来进行划分的。

排名在前的卫视台还能够维持多少年的成长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将来大家对媒体时间的消耗越来越向手机端集中,也就是说以后的媒体业态只有一种物理外在形式,就是手机。在手机上找出不同的消费品种构成媒体平台。移动互联网是第一种含义,大家时间越来越大,比例的占用这是一个绝对的趋势。这是第一。

第二个理解,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完善的信用设备环境,大家都实名制手机了,一个手机号码相当于一个身份证号码,一个身份证号码对应着两到三个信用卡号。手机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相对完善的信用支付环境,借用一下以前的逻辑思维罗老师曾经说过一些概念,当你看到内容受到内容的影响,当作为内容创作者你对消费者进行洗脑的时候,如果你顺便推销某个产品,产生了冲动的消费,在手机比较便捷完善只需要大拇指一滑就能够支付的情况下,所有的媒体都可以变成渠道。

以前我们做媒体的人是干嘛的?媒体行业辛苦的写内容、做内容、做发行、卖广告,广告是什么?广告是GDP的3%,怎么做广告?还得靠广告人员有一系列的行为。中间损耗很大,但也只占到了GDP的3%。如果媒体能电商化,如果卖东西,在这些领域媒体成了持有自己的用户,不仅是持有受众,持有用户可以向用户进行营销的业态,他从挣3%的广告费转变成挣30%、50%,甚至70%的业态,所以说媒体的含义在这个互联网的环境之下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有一些媒体的生长空间呈十倍的变化,对这个行业来说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变化。

我在这里特意解释一下对新技术并不是说要追求高科技,追求新的摄影技术,追求各种各样的新的玩法。我认为那个还远,那都是媒体行业和资本行业合力炒作出来的概念。我认为新技术对我来说就意味着一个词,移动互联网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化后面带来的一些行业深刻的变革,唯一一个与它相靠近的关键词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大数据在媒体里面第一次从一个只拥有受众,可以办办论坛、讲座,可以做做展览的媒体业态挣点广告费,变成一个行业、产业里面的一个关键环节、关键渠道和营销的扮演者。

这是我对这个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更新,在于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有一个革命性的机会,我是这么理解的。

移动互联网深度相关的是大数据,大数据必须具有两个基本要件,大数据我认为不是一个商业模式,过去几年资产行业投了很多所谓的大数据公司。大数据必须拥有两个关键的要素,大家注意。

第一个,拥有深度的专业的数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拥有最全面的数据,但是他是构不出大数据模型出来的,你必须在某一个专业产业、专业消费领域里面拥有最深度的数据,并且最好是用户付费消费行为的数据,除了这样你除了对消费者进行划项之外同时还能够追踪他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这是大数据。刚好VE对中国中间的消费人群,娱乐产品的消费人群的消费行为进行全面追踪,在卖票的同时能够进行消费划项。这是第一。

 第二,你必须持有用户,你有了数据可以买,但是随便用要犯法,那么你必须通过某种商业合约关系、商业契约关系和用户建立起直接的链接,能够让你合理合法的用这些数据,进行基准营销。

什么叫基准营销?就是解决知名的难题。不知道另外一半广告费花在什么地方,如果进行精准营销的含义就是说,在推销某一个产品不得时候交易成本下降、交易效益的提高,谁能够把大数据产品化,能够合理合法的拿这个大数据去跟用户互动,那就形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效发展是这个意思。

再倒回去一点,我认为新的模式下媒体除了持有受众之外,真正的第一次拥有的用户能够直接从内容打通到每一个手机号码所代表的唯一的消费者,这是持有用户的意义。当然大数据本身除了对产业的影响之外同时对内容的创作也会产生影响。

举个例子,大家大数据在文化产业里面,对内容的生产创造的影响只是一个很小的层面,我对这几百亿的内容生产行业进行影响,肯定不如对一个几万亿的商品流通和营销环境影响,大数据的含义其实远远超出对影视剧的生产制造进行指导的内在含义。

这里刚才已经提到这些主题,重媒时代已经到来,自媒体时代逐步彰显,我预计在将来的行业这些颗粒度会比papi酱这些要大,但是颗粒度又比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央视、三套,或者比传统的时尚颗粒度要小,应该是属于中间。

3.直播意味着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和变现方式

直播的兴起。直播为什么单独强调它?到现在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以来,包括网络媒体只有两三种有限的变现方式,第一种广告,第二种游戏,第三种电商。但是直播是引导了一种全新的传媒内容的变现方式,初级阶段就是网上打赏;高级阶段就是自觉自愿的为内容付费,而且对情感进行收割,你喜欢这个东西愿意多付钱多消费。

我觉得直播我们暂时把它叫做情感收割,根据每个人的情感投入的深度来进行消费者收割。这个是自直播出现以来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变现方式,第四种变现方式的引导,我们认为直播将来是一个相当大的平台,值得关注。

直播平台上能够跑出很多种新的内容的变现方式,大家都知道马东老师的《奇葩说》,一个公司的估值在一年之内迅速达到二十多亿,这是非常厉害的。它的主要的变现方式是广告,赞助,但是我相信在直播平台上,除了可以做营销、口播、植入之外,对于游戏因素、互动因素结合的比较好的视频内容创作方式,完全可以向秀场一样进行收割,可以向游戏一样进行收割。

所以说这个我们认为在直播平台上可以长出一批新的内容创作性的公司,互动能力强,它的对情感的互动效果非常好。这是我们单独把它列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4.内容虚拟化与国际化的突围

同时文化产品的虚拟化,虚拟化的文化产品引发新的消费热点,这是大家越来越多的时间和媒体消费都放在虚拟世界里面、移动互连网络里面,从信息的数据化到O2O对线下场景的链接,确实数字化生产状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会产生很多内容,甚至不需要跨出网络,停留在虚拟世界里面就能够直接进行消费。这个在市场力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说我们会特别关注这个。

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我们在下一期基金里面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资金投到国际化,前段时间投了韩国的娱乐公司YG,我们相信中国人走的太快,市场渠道发展很快,商业化能力很强,但是内容创作和制作的有点跟不上,从海外寻优秀的内容创作能力和直接引进内容和品牌,包括企业IP的品牌,是一个重要的投资的重要方向。

中国市场比较大,在海外进行投资并购、引进优秀的团队,或者做IP,应用于市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向。

同时中国的文化内容也能够在很多领域走出去,游戏可能走的比较快,动画电影可能会走得比较快,我预计中国文化产品里面还是有几个领域会实现国际化的突破,第一个是游戏,第二是动画电影,后面看看有没有新的品种在国际化线路跟上。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