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台词问题主要责任还是在我,前期拍摄对台词的把握不够严格。

“台词问题主要责任还是在我,前期拍摄对台词的把握不够严格。”1月4日,导演张开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在前一天,由他执导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因为台词语病的问题,在网上引发热议。“手上的掌上明珠”“就听过一些耳闻”“她恃宠不骄”等台词截图广为流传,话题“知否病句赏析”甚至上了热搜。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可能换了其他公司的剧,观众不会如此吹毛求疵,但这回不一样,因为它的出品方是被誉为行业标杆和“国剧门脸”的正午阳光。

最近,一年都没有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正午阳光,突然一下子靠《大江大河》《知否》两部剧狠狠地刷了一回存在感。

从2015年第一次以正午阳光的身份推出《琅琊榜》至今,这家被市场给予了太多关注和荣誉的内容公司,竟然也已经走过了三年的时间。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几年里,剧集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交道最频繁的对象从电视台悄然转移成了网络平台。在创作上,正午阳光也开始努力揣摩年轻人的口味,比如接拍腾讯的大IP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最近的两部作品,都改编自网络文学大IP,尤其是改编自种田文的《知否》,主打女性用户,有着鲜明的网络文学特质,而《大江大河》更像是正午阳光这家公司最初情怀的一次爆发。

市场也给了正午阳光以回报,2018年其纳税额超一亿,在东阳市影视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华谊兄弟,足见其营收状况良好。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正午阳光是一家既传统又年轻的公司。侯鸿亮、李雪等核心团队成员年龄超过45岁,而最为核心的孔笙甚至年近60岁。它一方面坚持传统,剧组大量工作人员来自山东,秉承着传帮带式的创作习惯。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需要独立生存的影视公司,它必须试图接近现在的年轻人才能存活,这一点在今年寒冬的大气候下,显得尤为紧要。

经历几次舆论风波后,正午阳光在2017年舍弃了全产业链布局,战术收缩,专注于内容制作。但这也让它在资本市场上,面临着价值被高估的争议。这要求它在内容上不能有任何的失手。

寒冬之下,正午阳光能依靠内容长板冲破雾霾,走得更远吗?有且只有内容的传统制作公司,如何在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这里有一份正午阳光中期观察报告。


1. 正午阳光的传统一面:山东帮、老带新


正午阳光的剧组,说的都是山东话。

一千多号人的剧组,搞创作的人绝大多数都来自山东。《琅琊榜》《伪装者》《大江大河》等作品的美术指导邵昌勇,14年前因为一部叫《狩猎者》的数字电影跟孔笙、侯鸿亮结缘。而他与山影的合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狩猎者》剧组很多人和他一样,至今仍与正午阳光有合作,比如演员靳东、王永泉等。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在一直没有建立行业概念,流动性低的中国影视行业,影视公司与最初建立过默契合作关系的地域性人才合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相比那些动辄合作过十几年的山东帮,杂志编辑出身的文学策划陆维算是个特例。但她也与侯鸿亮团队合作了九年之久。作为公司的老员工,陆维参与了《琅琊榜》《知否》等大多数正午阳光作品的前期策划。从挑选IP、找合作编剧到最终的改编,每一步都要面临很多不同意见,但团队成员之间相处默契,总能在繁多的意见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把项目顺利推进下去。

回到拍摄阶段,对邵昌勇来说,和已经市场公司化的正午阳光合作,和与以前的山影合作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还是那批人”。

就像老家的那些手艺人,邵昌永依然还跟以前一样,置景、设计道具。遵循着以往的工作标准,“门上常被人摸的地方,还是要做得比其他地方亮一点。”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大江大河》

都是熟人,剧组内部配合起来也特别快,《大江大河》的场景涉及农村、工厂和学校,跨度很大。为了及时完工,美术团队370多人分了五六拨,在铜陵、马鞍山等地同时开工。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因为彼此都已经合作了十几年,不需要磨合,所以效率很高。“我们整个制作团队都很稳定,除非是谁没有档期了,那就调换一个人。等到下一部戏,就又碰上了。”

相比于很多临时攒起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的剧组,正午阳光这种内部工作人员熟门熟路的组成,肯定能省去很多剧组的内耗。

据说直到现在,每次剧组收工时,孔笙还会主动把身边的设备器材扛上车。在这种氛围下,收工后年轻人自然也会抢着收拾场地。说好第二天早上七点开工,也很少有人迟到。连孔笙这样的知名导演都会以身作则,剧组其他成员自然也不敢懈怠。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而在核心的创作团队上,正午遵循着古老的传帮带的传统。除了铁三角孔笙、侯鸿亮和李雪之外,张开宙也出身于山影。李雪、张开宙都是摄影出身,后来逐渐承担起一部分执行导演、梳理剧本的工作,最后再开始独立导演。拍《大江大河》也是如此,孔笙启用了一位新导演黄伟,第一部是他和黄伟联合执导,第二部将由黄伟独立执导。如今正午阳光签约的几位导演,如简川訸、张开宙和黄伟等,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和侯鸿亮合作了。

在具体的创作上,也是老带新。老导演孔笙充当那个打样和确定影片基调的人,这回《大江大河》分了两个组拍摄,一组拍以杨烁饰演的雷东宝为主角的农村线,一组拍以王凯饰演的宋运辉为主角的工厂线。孔笙拍前者,黄伟拍后者。一开始听说孔笙主要拍杨烁,部分王凯粉丝还心生不满,直到官方表示“孔导也拍了王凯”,粉丝才平息下来。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大江大河》

而在外部人才的合作上,正午阳光也尽量合作最熟悉的搭档,中间还要谨慎地磨合很长的时间,比如最近在播的《知否》,编剧曾璐和吴桐就是侯鸿亮当年在山影时出品的电视剧《战长沙》的编剧。


2. 正午阳光的创作秘诀:时机、平衡

作为在体制内浸淫多年的团队,正午阳光在领会政策,把握大环境趋势的能力上,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

大江大河虽然是主旋律,但其中所掺杂的个体命运,尤其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的乡村改革者、个体户以及国企改革派,所面临的问题和抉择都非常复杂,其中的人性展现有着灰色的一面,也是这部剧突破性的一面。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也就是选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2018年推出这部剧,才可能既拥有较宽松的创作和过审空间,又引发大众关注。档期选择的背后,体现的正是正午阳光在创作上敢于抓住机遇的智慧。

实际上,侯鸿亮早在2015年就拿到了《大江大河》原著小说的改编权,但迟迟没有启动,在这个过程中,又拍摄了《欢乐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IP大剧,直到2017年,才预感时机成熟,赶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档口播出。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目前看来,《大江大河》呈现的部分内容,如文革时期的“三种人”,严打、以及国企的体制僵化和官场斗争,在以往都不一定会被保留。最终成片过审时,《大江大河》虽然删去了部分敏感内容,但主线依然完整。有些敏感内容,经过导演的适度修改,也得以重见天日。

除了创作时间点和时机的把握,正午阳光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人际关系上的平衡。

山东人的厚道劲在这支团队身上是有体现的。《大江大河》的美术团队一开始在安徽宣城的大山里搭建剧中的小雷村,搭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因为和当地村民的沟通出现问题,不得不重新选址另搭,此时距离开机只有二十多天了。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时间紧迫。换址重搭时,除了让工人加班加点之外,孔笙让美术组根据统筹的安排,先搭建马上要拍的部分,把重点部分先”抢”出来。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可以少搭一部分,以保证重点场景的质量。

负责搭建的团队除夕那天干到晚上五点多,初一早上八点又准时开工接着干,最后终于抢在拍摄之前建好了村子。期间孔笙也从未催促过邵昌勇。“因为你越是不催,我们给自己的压力反而越大。山东人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侯鸿亮从20岁进入影视行业,干过摄像、统筹、导演和制片人等各项工种,他对剧组的运转非常熟悉。再加上合作的都是老团队,每个部门需要多少预算,能出什么样的活儿他都很清楚。把成本合理地分摊到各个部门,是保证作品整体性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侯鸿亮本身也懂创作。"他对题材有极高的敏锐度,能很好地把握作品。"邵昌勇说。虽然有很多创作理念,但他从不干扰编剧的创作,也会尊重导演的想法。编剧在写剧本时,侯鸿亮一般都不会和他聊创作话题,直到他写完。张开宙想拍古装戏,侯鸿亮就让他执导了《知否》和《孤城闭》。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如今的侯鸿亮已经很少去剧组了。似乎没有什么是非得他去现场盯着的事情。没有哪个部门会乱花钱,或者严重超支。尽管距离一线的创作环境越来越远,他还是很容易被作品打动。《大江大河》的粗剪版出来后,有一天他在办公室审片,竟看得热泪盈眶,以至于助理进去后都不忍打断,只好静静离去。



2. 正午阳光的长板理论:重内容,轻产业链

正午阳光的起点很高,刚进入大众视野就产出了《琅琊榜》《伪装者》等大热作品。突出的成绩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2016年1月,正午阳光获得了华人文化的A轮融资。华人文化通过苏州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成为正午阳光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1%。

这一年也是正午阳光高速增长的一年。公司一连开了《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如果蜗牛有爱情》《外科风云》《欢乐颂2》和《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五个项目。不仅生产速度加快,剧本内容也开始朝年轻化的方向发展,鬼吹灯是大IP,《如果蜗牛有爱情》是都市爱情题材。

但除《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外,其他几部的口碑都不甚理想,对正午阳光创作实力的质疑在去年《外科风云》和《欢乐颂2》播出时达到顶峰。有观众表示,所谓的“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其实应该是“孔笙出品,必属精品”,其他导演的作品都不行。仿佛撕开了一条裂缝,从《欢乐颂》播出时就有的“正午阳光营销论”也开始流行。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为了配合电视剧制作而发展起来的艺人经纪业务,也在2017年遇到了危机。靳东和王凯两家粉丝的撕逼牵扯了工作人员很多精力,影视制作与艺人经纪之间天然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影视制作总是试图压低演员片酬,而艺人经纪业务则是要艺人利益最大化。

站在十字路口的正午阳光必须做出取舍。到底是专注于内容创作,还是发展全产业链?目前国内的影视公司,要么靠高产量支撑公司业绩,如华策影视,要么靠艺人经纪业务带动整体业务,如嘉行传媒。只专注于内容的影视公司并不多。

侯鸿亮带着公司骨干去美国考察了一番好莱坞的影视公司。几个月后归国,公司停掉了之前建影视基地的计划,还砍掉了艺人经纪业务。侯鸿亮希望专注于内容制作,把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做。在他的构想中,正午阳光应该走HBO模式,依托强大内容建立起自身品牌。

“全产业链发展是个悖论。一个公司发展,取决于你最长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短的那块。我们把制作做好了,其实就能在业内收获很多尊重了。”侯鸿亮对媒体表示。在他看来,未来大批做全产业链的公司也会逐渐回归细分,否则将无法和其他人抗衡。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放弃全产业链布局的行为却在投资圈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位影视投资人告诉娱乐资本论旗下河豚影视档案,正午阳光的市值被高估了,上一轮融资传闻的80亿应该调整。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内容公司,估值超过30亿都不合理。传统的内容公司大多严重依赖少数有才华的创作者,产能有限,很难平衡好质和量的关系。

而正午阳光作为一家传统内容公司,作品能否一直受年轻人喜爱也存疑。侯鸿亮就在采访中承认,可能是因为团队的创作心态不够年轻,所以一直做不了偶像剧。冯唐易老,正午阳光要想持续发展,必然要引入新鲜的年轻血液。但要找到和正午阳光审美一致,且懂得年轻人喜好的创作者并不容易。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近年来网台关系的变化,也给正午阳光这家传统的内容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经过前几年的疯狂,如今视频网站购剧的价格也逐渐回归到合理区间,并且越来越深地介入到内容生产当中,许多影视公司都开始为优爱腾三家“按需定制”剧集,一部剧的资本和制作两方面都被平台牢牢把控。如果正午阳光不能保持内容上的优势,把握住话语权,也将陷入这样的被动局面。

依靠内容单轮驱动,正午阳光会一直阳光明媚吗?

优质内容是正午阳光的立身之本,也是它仅有的依仗。侯鸿亮希望正午阳光能像HBO一样,依靠优质内容建立品牌,再逐渐探索更多盈利模式,比如后期的衍生品收益等。这种靠强内容驱动的模式能否走通,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