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站在短视频风口上,新片场过去的5年经历了什么?

在创投圈,新片场是一家带有一定争议性的公司。


在创投圈,新片场是一家带有一定争议性的公司。

有人说,这是阿里巴巴当年一次不专业的投资案例;也有人说,这是一家盲目扩张的新三板公司,只不过最后站在了风口上。

但不管评价如何,过程如何,现实就是,成立5年的新片场,正在成为MCN和网大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不计成本地拓展市场导致公司至今未盈利,但根据近期刚公布的2016年年报,新片场营收达到7300万,比2015年翻了10倍,而且亏损一直在收窄。

去年的军功章里面,70%是《四平青年》《痞子兵王》等网大的出品和发行收入,25%是短视频定制制作收入。新片场CEO尹兴良透露,未来网大和短视频两大业务营收将各占50%。

新片场最初以创作人社区起家,是几个学生在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的创业成果。尹兴良的创业经历已经被媒体扒过N遍了,标题不外乎“马云为什么看中他?”“88年辍学创业”等等。

今天我们撇开这家公司的学生创业经历,撇开阿里巴巴马云湖畔大学这些名头的加持,单纯来谈谈新片场的几条业务线。

在外界看来,在过去的5年中,新片场的业务重心从创作人社区到网络大电影,到短视频MCN,甚至到现在的MPN,期间曾经有过多次调整。

但尹兴良称,公司的重心从来都不曾转移,还是在创作人社区这一层面,公司的成本结构中,大部分投入也还是在社区,如果没有社区,影业和短视频都做不起来。

尹兴良

目前为止,把新片场归属于任何一种现有的公司形态都不太合适。它既不属于广告公司,也不属于网大公司,更不是一家短视频公司,笼统一点说,可以称为互联网影视公司。

公司的几位创始人都比较年轻,也经得住折腾。2016年,他们站在了风口上。

1.2015年之前,公司的核心任务是活跃社区

2016年9月,新片场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6.7亿,在各种短视频发布会的场合都能看到新片场的影子。

估计尹兴良现在很少想起公司业务刚刚起步时经历的那些日子。

2010年前后,5D照相机等各种拍摄设备快速普及,但一直缺少一个创作人交流的社区,新片场生逢其时,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创作人。

新片场最初的思路是,先用社区的方式,把互联网上的内容创作人才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服务,然后一起定义互联网上的内容。

为了抓住这波创作人的红利窗口期,新片场打算花3年的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先把互联网上的创作人圈起来。

所以,2015年之前,公司所有工作都围绕活跃社区来做,基本没有进行任何商业化。

从招股书上也可以看出,那几年,公司财务状况基本上没有收入,一直在亏损。2013年,新片场的营收仅50.55万,亏损33万;2014年营收220.65万,亏损251万。

好在,当时新片场已经拿到了九合云起一笔120万的天使轮融资。按照互联网投资圈一般的逻辑,天使从来主要看创始人和团队,也不会着急催着公司开始盈利。

所以,这时候,新片场盈利的压力不算大,但却遇到两个问题。

一是,社区里数量庞大的创作人除了偶尔拍个电影、宣传片,平时并不活跃。用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创作人使用的不够“高频”。

二是,年轻的新片场还不是很清楚,这么多创作者,这么多优秀的原创内容,接下来应该怎么运营?

这两大问题回到具体公司运营执行层面就是,如何提高社区创作人的数量以及社区活跃度?

“当时既没有影业,也没有短视频,内容生产者找不到好的生产和盈利模式。我们当时纯粹是为了活跃社区,才去生产更多内容,发现好的创作者也去投资,跟他们一起做内容。”尹兴良说。

相当于在社区运营的3年中,新片场做了很多内容方面的尝试,但都不是以业务线的形式,而是为了活跃社区。新片场的子公司、最知名的品牌之一造物集就是那时候投资的,在同一时期,新片场还投资了“尖叫耐撕男女”等品牌。

但尹兴良把事情想简单了,投资品牌跟创作人一起做内容的方式根本行不通。“我们得有多少钱,才能投得起这么多人。我们发现,最可行的方式还是发展一条业务线,来跟创作人一起创作。”

这时候,新片场开始思考,互联网内容中,能做业务线的有哪些?这才有了2015年的网络大电影业务,以及2016年的短视频业务。

也就是说,创作人社区就是一颗大树,而网大和短视频每一条业务线都是树上结出来的果子,未来,还可能衍生出其他业务。

2.MCN小插曲

2013年底,新片场在国内最早提出MCN的概念。

这个词是舶来品,一般跟Youtube一起出现,大概意思是组织内容生产者按照垂直内容频道进行生产内容。

当时提出MCN的概念,但并没有真正去做,只是作为未来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当时新片场正在进行A轮融资。

融资看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那时候,大家经常问新片场的两个问题是,你们社区发展的怎么样啊?你们社区做起来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MCN就是新片场的发展空间之一。

但新片场研究之后发现,MCN这件事情在国内并不可行,至少照搬国外的那套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国外MCN的兴起是因为平台要做。那时候还没有秒拍和美拍,当时短视频最火的还是优酷土豆上的PGC,但是这些平台没有任何发展MCN的意愿。”尹兴良回忆道。

2014年前后,对于视频平台来说,PGC内容只是一个补充,远不受重视,市场也不认可。PGC无法从视频网站获得流量和变现,最终的结果就是赚不到钱。

在这期间,尹兴良一直没有放弃给平台安利MCN的概念,只不过,当时并未将MCN当成一条业务线,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活跃社区。

新片场早期的签约作者都经历过这个焦虑的年代。

像东北花泽类是2013年就签约新片场的一位短视频创作者,现在全网粉丝已经100多万。他说,现在经常听尹兴良提起,那时候根本不知道短视频什么时候能够变现,脑子里很模糊。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当时我身边很多做短视频的小伙伴都放弃了,连有些竞争对手都不知不觉的消失了。心里也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新片场这个事情能不能成。”

一直到2015年,新片场跟搜狐视频的MCN自媒体频道尝试一起合作。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新片场做成搜狐最大的MCN机构,旗下有150多个内容品牌。比如,《废物点心》等这类动漫方向的PGC内容创作者,都是在这个时候签约的。

在搜狐的自媒体频道下,新片场旗下的品牌可以获得一些网站推荐页面资源,还会按照CPM的方式拿到一部分结算分成,跟现在的PGC分成类似。但搜狐自频道的PGC内容是编辑推荐的模式,跟国外MCN的玩儿法并不同。

马新说,当时确实很痛苦。因为找不到方向,只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进行多元化尝试,不断摸索,包括做一些定制广告类的业务。“因为社区有很多导演,包括一些广告导演,当时尝试去拍摄一些品牌广告,这项业务一直延续到现在。”

3.2016年7300万营收,《四平青年》等网大作品占70%

2015年,新片场的影业业务首先做起来了。

相比七娱乐、芭乐传媒等早期的网大公司相比,新片场进入网大市场的时间并不早。但赶上了网大热潮,也发行和出品了《痞子兵王之特种使命》、《男狐聊斋》等多部网大。有一段时间,大家提起新片场,以为是一家网大公司。

看起来,网大业务一方面算是新片场在短视频业务遇到瓶颈的时候,无心插柳的实验结果。但其实是受了视频网站的启发。

“我们了解到视频网站的商业模式开始从2B转向2C了,开始做C端用户的生意,而不仅仅像从前那样,卖钱贴片去赚品牌广告主的钱。我们判断,视频网站要开始发力视频会员这件事情了,付费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新片场影业CEO徐增新透露。

做网大之初,新片场也是一头雾水。不了解会员市场,会员到底在哪里?怎么做会员营销?怎么引导会员去观看,甚至包括怎么跟视频网站沟通等,有很多问题摆在面前。

当时徐增新的策略是,先以很低的价格买断两部作品的发行。一部叫做《杀人游戏》,另一部是《微博直播杀人事件》,都是惊悚片。“我想得比较清楚,这两部作品就是拿来做实验的。基本上靠这两部作品把整个行业摸透了。”

用这两部代价不高的网大,新片场把网大发行业务的流程都走了一遍。认识各个视频网站的人,知道了视频网站的架构是什么样子,包括什么时间点做什么样的营销和物料,从哪里找来的流量可能转换率会高一些,哪个地方过来的流量是完全没有转化率等细节问题。

新片场真正认识到网大的力量是从发行《错了性别不错爱》开始的。

这部网大一上线之后,新片场主打微博战场,做一些关于热门话题引导和微博访谈。女主角的粉丝一周时间内从2500变成了150万,生生捧成了网络红人。

新片场从这部网大中拿到大概几百万分成,同时也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知道什么样的粉丝向网络电影票房好;二是认识到了新浪微博的巨大能量。

在后期的《不可抗力》中如法炮制。这部电影光衍生品新片场就有大几百万的收入。

“我们在宣传的时候就说这部影片有双结局,除了上线的悲剧版本,还有个喜剧版本。我们把喜剧结局放在一个优盘里,加上影片其他周边做成了一个大礼包。结果卖得特别好。”徐增新说。

事实上,卖衍生品也是新片场从粉丝网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粉丝电影盗版比较多,吸引过来的粉丝并不一定全部转化成会员或者是网络付费用户。但是,这些粉丝愿意购买周边的衍生品,而且付费意愿都很强。

一直到去年,《四平青年》问世,这是让新片场在网大领域名利双收的一部网大。现在,新片场正在围绕《四平青年》打造成一个院线电影,类似于微电影《老男孩》做这样的院线的路径。

四平青年最早的两部是剧组草根拿自己拿手机或者是小TV之类拍的,前三部都没有形成行业品牌。从第四部开始跟新片场合作,制作团队都是院线电影班底,包括执行导演陈伟强。整个包装以及从整个故事,最终一炮而红。

新片场去年营收翻了10倍,主要是网大出力不少。

4.短视频等风来

短视频业务线的兴起,还要归功到新片场的基础业务,创作人社区上。

2014年新片场投资了“造物集”品牌,并单独为造物集这个品牌成立工作室,将其作为控股子公司。

造物集的两位创始人原本是社区里一对小夫妻,女生爱做手工艺品,男生喜欢拍摄,并将太太做工艺品的过程拍成视频传到新片场社区。但新片场将这些短视频放在渠道上后,一周之内涨粉15万,单月涨粉70万。

造物集让新片场看到了品牌的影响力,也看到了内容系列持续生产的能量。

接下来,新片场开始发力原创视频品牌。当时原创短视频面临着“冷启动”的问题,但这时候公司投入大量成本,硬是做了一批原创视频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魔力TV系列,比如《魔力美食》、《魔力旅行》、《魔力时尚》,等一些短视频。这些原创短视频的广告业务代理中,带来了不少收入,而且,沉淀下不少自有IP。

马新说,在新片场PGC业务的发展中,有两次让他觉得真的看到了黎明。第一次是新浪微博发布短视频作者扶持计划。

以前,新浪微博上的内容都是图文,当时形成了鼓山、楼氏、牙仙三大营销账号公司。而现在微博内容已经从图文转向了段视频,相当于从各种图文段子大号转成了短视频大号。

鉴于此,新片场在完善原创短视频矩阵的同时,还签约了大量红人KOL。

马新说:“我们有自己的BD团队,会去网上搜罗各种网络红人,然后帮助她们做视频转化,或者更精良的视频包装,还附带对接大量的微博资源作为合作前提,最后就签下来了,比如,微小微、董新尧、罗休休几十个短视频网络红人。”

在2016年新浪微博第三季财报中,分析了微博DAU等指标反弹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新片场的短视频活跃。此后,今日头条推出10亿扶持短视频计划,秒拍拿出10亿启动视频创作者平台,优酷设立30亿PGC产业基金。

短视频风口真的来了。

整体上,2016年,新片场做得更多是希望成为一个短视频品牌的集成性公司,在不同垂直领域,比如美食类、时尚类、搞笑类,娱乐类都有自己的短视频布局。同时为签约的品牌提供增值服务,让创作者心无旁骛地创作。

但在跟各个渠道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各家平台的调性不同,对短视频的反应也不同。

年初,魔力TV做了一个关于古诗词的搞笑视频,微博下面的评论几乎全是接我们梗的,或者拆包袱的;但同样的内容发到今日头条上,下面的评论就完全变了一个画风,“这是在侮辱中国文化”“闲的没事儿干”“一帮垃圾人”。

感觉到这些不同之后,新片场提出了MPN的概念,就是针对不同的平台去求去生产适合这个平台的内容。

5.通过社区选拔人才,打通淘系(淘宝和天猫)电商渠道

去过新片场在南锣鼓巷菊儿胡同的办公室就会发现,公司组织架构正如建筑结构的拆分一样。4层小楼,第三层是社区;第二层是短视频;最底下一次是做影业。

在MCN以及网大业务之外,新片场最基础的业务应该是新片场社区业务。

目前这个社区中大概有40万注册用户,但社区业务依然在烧钱,主要是服务器成本和人力成本。尹兴良经常跟员工开玩笑说,只要把最上面一层楼炸掉,公司立马就能盈利。

但社区是为短视频和网大业务发现和筛选人才的重要渠道和基石。

新片场有个传统,每周六要开部门负责人例会。第一个环节就是运营总监分享上一周V电影数据和新片场的数据,比如新片场上周注册的人数有多少,实名认证有多少?上传多少部作品?然后有些不错的作品大家一部一部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一个不错的混剪,就会安排负责混剪的人去联系下看看,以什么什么样的方式合作比较好。其他类型的作品也一样。

很多优秀的创作人都是从这个社区里筛选出来的,包括线上的《创作吧少年》短片大赛,线下活动OPENDAY,属于跟创作人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一点点沉淀,最后落实了很多合作。

“现在有很多的网络电影甚至网络剧,包括短视频都是通过这些方式一点点去筛选出来的。从这些社区里筛选出来的创作人员,还组成了新片场导演学院,目前已经有两期,一共有十几个人。”徐增新说。

社区、短视频、网大,这三块业务通过摸索已经慢慢步入正轨。在2016年年报的开头,新片场写了一封给投资人的信。信中提到,2016年,比2015年的多了10倍,有效验证了公司的商业模式。

马新说,他第二次感到眼前一亮的时候,是看到淘宝和天猫这些电商都是往视频内容方面转型的时候,他清楚地意识到,公司未来的变现路径是什么。

比如,淘宝上一个2分钟卖衣服的视频,包括后期制作,运营和推广,都是新片场做得,因为整个淘宝也想视频化、内容化。

目前给新片场带来的收入并不大,还在刚开始探索阶段,先头兵是造物集。2016年,单这一个品牌就有四五百万的电商收入。现在,天猫开始做春季茶了。魔力TV旗下的感悟做了十几期与春茶有关的短视频,销量也很好。

在接下来的2017年中,短视频的推广和营销渠道,会往电商这方面倾斜。“淘系电商的评级在我们平台内的评级很高。”尹兴良说。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