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丽娜
“《恋与深空》闪耀德国科隆。”
“见证历史”这几个字我们已经快说腻了,但2025年的科隆游戏展,中国游戏再次给了世界大舞台一点震撼——《恋与深空》勇夺科隆最佳手游奖,创造了中国女性向游戏首次入围+拿奖的新纪录。
“今天姚润昊不发100抽说不过去了”,8月22日晚上,几乎所有女性向群里都在刷屏同一句话。为国游再度获得国际奖项认可开心的同时,我们也很想搞清楚另一件事:为什么国际奖项给了在业内看来玩法天花板不高的女性向游戏?
小娱与一些业内人士交流时,大家普遍将原因归结于《恋与深空》在战斗方面及表现力的突破,比如3D拟真的设计、又比如把战斗爽引入乙女向等等。可是除了技术力的突破外,我们更想知道:《恋与深空》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流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到底是谁在为它花钱?都说欧美女性玩家的恋爱观与择偶观和东亚国家截然不同,深空的成功是否说明欧美女玩家也被“五个中国男人”征服心甘情愿为他们氪金?
网友团子告诉小娱,她是在21号去的科隆展,排了不到1小时,队伍里外国人比想象中要多很多,“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在排队过程中,团子也注意听了听周围排队老外聊天的内容,“老外有凑热闹的习惯,看哪里排队人多他们就跟着一起,我那天的队伍里也确实有这种凑热闹来的。但是真玩家也不少,还有欧美女玩家带着痛包去的。”
Cr:sukisuki
那么出现在科隆展上的外国玩家大概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团子说她观察到的,队伍中大部分老外还是很符合我们对“海外二次元”的刻板印象:一部分身形比较敦实的男女,一部分穿着cos服的coser,大家普遍看起来年纪都比较成熟(“也可能老外本身就脸老”)。
根据过去国游出海的人群画像,有二次元属性的国游在欧美市场俘获的大概也就是这类用户——对二次元文化感兴趣、喜欢美型角色的男女。但《恋与深空》在海外的流水稳步上涨,真的全是靠这群铁血欧美二次元吗?我们尝试着把调查范围从“参加游戏展会的玩家”扩大,看看现充中是否隐藏着“夫人们”的身影。
通过发动海外亲朋以及私信询问,小娱想要试着寻找关于“欧美女玩家到底玩不玩《恋与深空》或中国乙游”的答案。(本文中所有欧美服均指除日韩、繁中之外的GLOBAL服)
一次偶然的点击
都说国乙打不进欧美市场,但《恋与深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撕破了洗脑包。
先来看数据统计:
在去年一年的总收入统计中,《恋与深空》在全球狂揽近60亿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占比达36%,包括繁中(港澳台)服、日服、韩服及欧美服。小娱则统计了今年1-7月《恋与深空》全球收入情况,发现欧美服以17.89%收入占比排在第二位。
一般来说,女性向游戏出海表现最优的市场,当属已经经历过氪金教育且文化背景与中国都更贴近的日本,网易旗下的好几款女性向游戏,就是在日本市场表现不错。然而,打破认知的是,《恋与深空》海外收入最高的地区,并非日本或韩国,而是看起来“难攻难守”的欧美市场。在今年的1月16日,甚至出现了欧美服单日收入超过国服IOS端这么“倒反天罡”的情况。
另外数据显示,美国是《恋与深空》海外市场下载数量的TOP1,而且下载数量远超排在第二名的日本。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是一个很综合性的国家,各种肤色、文化背景的人种汇聚在这个大熔炉之中。在《恋与深空》海外玩家中,留学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与历史和我们更接近的东南亚国家移民,对于《恋与深空》的接受度也很高。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但这不意味着金发碧眼的欧美女玩家,对中国男人毫无兴趣。从推特及ins的相关词条下,我们能看到不少白人女孩晒出自己与游戏内男主合拍的大头贴,并且称这五位男主满足了自己对男人的一切幻想,“选不出来哪个是最爱的,五个我都要”。
通过小范围调查,小娱得知《恋与深空》在欧美的这些欧美女玩家,不止包括前文提到的,原本就对二次元感兴趣的群体,而是真正吸引到了新用户。
玩家Oliva坦言,自己对二次元只是属于了解,算不上感兴趣,也从来没去过漫展,“我知道有些人是通过漫展或者社群得知《恋与深空》这款游戏,并且很早就预约下载的。但我不是,我是很偶然成为玩家的。”
Oliva在酒吧上班,属于现充型,不呼朋引伴参加party的时候,她会选择刷TikTok打发时间,而《恋与深空》在TikTok投放的广告物料,吸引到她的注意,“过去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游戏,看到Rafayel(祁煜)的时候,我就被他可爱的笑容吸引了”。
同时Oliva透露,她认识的其他几个《恋与深空》玩家,和她入坑的经历差不多,“一次偶然又命中注定的邂逅”,是在YouTube或X上看到了混剪物料被吸引,继而下载入坑。这种更加拟真的脸,对现充而言实属新鲜。
小娱在社交平台上询问的德国玩家May则表示,自己是看到Tik Tok上的混剪视频被吸引入坑的,她是相对资深的二次元,但“这几个男孩和我之前玩过的游戏都截然不同”,3D男人又立功了。
Campaign Asia指出,在美国,25–34岁女性,日常使用X或YouTube的比例要高于男性,《恋与深空》在海外选择在这类社交媒体上投流,也确实成功引起了现充欧美女玩家的注意。
谁是欧美女玩家的HONEY
从数据端情况来看,2024年1月18日《恋与深空》公测上线,一直到去年9月份,日服都是除了国服之外,氪金意愿最高的地区,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欧美服突然发力,流水从第三上升至第二,有时候甚至能够倍杀日服。
这说明一定是有符合欧美市场审美的角色出现了,而通过与欧美女玩家的交流也在证实这一点。
Oliva说,自己最初确实是因为Rafayel入坑的,因为他的性格很温柔,“保镖小姐”的称呼也很能激起她的保护欲。可是当去年“反派男主”秦彻上线后,她无法自控地变心了。
“太帅了,无论是外形、性格,包括我们之间故事的张力,都很吸引我”。
这让小娱有了新的疑惑,不是都说欧美女性追求独立自主,不依附男人誓要顶起一片天吗?怎么霸总角色反倒令欧美女玩家沉沦了?Oliva自己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反倒是小娱一位长期在海外生活的朋友道出了个中原因。
“霸总这一款,放之四海皆准”,她说自己在海外生活之前,也以为欧美女性都是独立的大女人,实际上吃霸总这一款的并不少,“不然你以为欧美霸总短剧是怎么火的?老欧洲也有‘五环外’”。关于欧美短剧的成功,小娱也曾报道过,霸总题材一直是欧美短剧主流,最近则在母题下出现了细分。这说明,很大部分欧美女性的恋爱幻想,确实是“霸总”提供的。
秦彻暗点老大的设定,特别是危险与机会共存的N109区,在国人看来是偏虚构的故事背景,而对于不少欧美女玩家来说,却是她们熟悉的日常。“细糠人人都爱,欧美女玩家以前没得吃,不代表她们不爱吃。我反倒觉得,她们喜欢秦彻时那种代入感要更真实一些”。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秦彻登场开始,欧美服的流水开始扶摇直上。因为非典型男主秦彻不止让国内玩家有了新鲜感,更戳中了欧美女玩家们的审美。
在调查中,还有另一件让小娱吃惊的事情,如同在国内吸引了一批老姐姐们一样,《恋与深空》在海外也吸引到了熟龄玩家,为了这五个男人沉迷并花钱。
在推特上,有玩家发起了“猎人小姐(玩家)年龄调查”活动,其中30多岁的女性占比不低,还有40多岁的姐姐现身说法,“又老又自豪玩了很久”,最炸的是一位60岁的玩家感慨“很享受有这四个又甜蜜又帅气的男人”。
今年新登场的“伪骨科”哥哥,第五男主夏以昼,在欧美女玩家的眼里也很有魅力。Oliva说,原本欧美女孩就对飞行员很有性幻想,夏以昼带点危险气息的性格,也为他加分不少,“说实话,我已经在Sylus(秦彻)和Caleb(夏以昼)之间犹豫不决了”。
那么《恋与深空》的剧情,特别是那种细腻的、更东方式表达的情感拉扯,欧美女玩家们又能get多少呢?
Oliva说原本她也担心这会是一个特别东方化的世界,但下载后体验发现没有太多的文化隔阂,“当然,在做主线时我会对于我们关于进展太慢而恼火,但不是还有很多限定卡吗”。另一位欧美女玩家玩家Zina则表示,自己就是只对do i内容感兴趣,周年庆、情人节等大尺度卡牌都很让她满意,而所谓的文化输出,她看不懂也不关心。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游出海要注意的问题:大字报上动辄“文化出海”,实际上大部分欧美玩家对此兴趣没有那么高,能够吸引她们的还是她们本就喜欢的那些东西。
仍需“教育”的欧美市场
欧美服的流水稳定上涨,甚至超越日服成为第二,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欧美市场已经成熟,相反这无论是叠纸还是后续想要继续闯欧美的女性向厂商,仍旧有很长很难的路要走。
根据官方公开数据,《恋与深空》全球共有7000万玩家,QuestMobile的统计则称,国内活跃玩家为419.5万。即使按照最极端的情况,7000万玩家中仅有1000万为活跃用户,国内玩家贡献的流水也很惊人——不到500万人7个月贡献3亿美金流水,其余包括欧美地区在内的玩家贡献流水1亿美金出头,仅为国服三分之一。
这也从侧面说明,海外服的氪金意愿似乎没有国服那么疯狂。欧美市场的流水起飞,还是盘子足够大。一方面有留学生以及东南亚等族裔的支持贡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真正吸引到了新用户,比如前文所说的熟龄欧美女性。
Oliva坦言,自己在游戏里没有花过太多钱,有时候她看中国留学生交流氪金心得,会觉得“她们太疯狂了”。May购买了大小月卡,特别喜欢的角色卡池她也会氪金强娶。
小娱那位在海外定居许久的朋友则透露,根据她的观察,因为习惯于买断制游戏消费逻辑,所以很多现充洋人没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下载手游也是冲着免费来的”。
与国服玩家大多数带着一种追星心态玩乙游不同,欧美玩家特别是现充型并没有那种“哥哥只有我们了”的救赎心态。接受采访的欧美女玩家都表示,自己抽到喜欢的卡就停手,不会为了叠花重复抽取。
其次,是本地化的问题。
这次的另一个意外发现,是俄罗斯玩家对于《恋与深空》的评价和游玩意愿很高,小红书还有位博主做过一期自己的俄罗斯朋友给她安利《恋与深空》的视频。小娱的俄罗斯同学也透露,在地铁上看到过有人玩《恋与深空》抽卡,而且不止一次。
但一部分俄罗斯玩家,因为本地化被劝退。坦白说,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俄罗斯年轻人的英语水平并不算好,《恋与深空》目前除了日、韩、繁中、简中和英文外,还没有实装其他小语种版本,这就导致一些俄罗斯玩家只能半猜半蒙过剧情。
当然游戏内容本地化是个非常耗时耗力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叠纸曾经招聘过小语种翻译相关岗位,但似乎没有进一步动作。
必须指出的是,很多时候国人提及“欧美”所指的,是很窄众的昂撒族群,在出海时也总爱围绕他们的偏好想问题。实际上欧美的人种构成很多元,包括拉丁裔、墨西哥族裔、东欧族裔等等,且他们的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满足,也就意味着蕴含着机会。
受外部条件制约,小娱确实拿不到大规模数据,但这次小范围调查还是有了一些新的、不同于刻板印象的发现,比如欧美女性的审美偏好并不像我们之前所设想的那样,一味要做大女人,她们对于一些“自主性”没有那么强的剧情,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再次恭喜《恋与深空》闪耀科隆,奖项的认可也说明哪里都有“五环外”,感情这件事是相通的,不存在中国人能接受老外完全get不到的问题。无论是中国女孩还是欧美女玩家,都需要被爱,以及通过爱的体验获得尊重,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