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字
“巨出片,出巨片”“2亿超夜神”“旅拍神器,出游不用背相机”……透过宣传口号来看,2025年下半年的旗舰手机依然主打影像。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媲美单反的拍摄体验,各大旗舰机型的影像配置可谓“卷”到了极致。比如,小米17 Pro搭载徕卡超高动态主摄,动态范围高达16.5EV,无惧逆光抓拍。OPPO Find X9 Pro搭载哈苏2亿超清长焦镜头,最高支持120倍数码变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影像配置突飞猛进相同步,在社交媒体平台,关于影像旗舰拍摄的照片“算法味儿”过重的争议层出不穷。
图源:小红书
8月19日,小红书网友“喝一口再睡”发帖称“OPPO所见非所得”,使用OPPO Find X7 Ultra拍摄晚霞时,取景框是真实的样子,结果按下快门后,照片却“浓妆艳抹”,饱和度过高。
图源:小红书
无独有偶,10月7日,小红书网友“摘星yu”也发布了一个使用vivo手机在光线不足的夜晚拍摄月亮的视频,成像的瞬间,vivo手机甚至会旁若无人地P一个月亮上去。在评论区,还有网友晒出vivo手机将红色的路灯识别成月亮,并进行P图的尴尬照片。
更有小红书网友贴出了使用vivo X300 Pro拍摄的,自己4岁儿子穿着小警察衣服的照片,结果手机竟然自作主张,给孩子P上了胡须。该网友控诉道,“4岁的小朋友啊喂!请AI不要自作主张好吗?”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既然手机的影像配置持续进步,为什么算法不断刷存在感?对于手机摄影来说,真实感和算法优化哪个更重要?未来手机计算摄影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AI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大部分旗舰手机均致力于在系统中应用AI技术,以蜕变为“AI手机”。
虽然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AI修图、AI美颜、AI消除等AI后期功能,但考虑到大部分用户拍照时都追求“傻瓜式”操作,智能手机厂商在影像维度,更倾向于在后台集成默认开启的“AI算法”。
剁椒Spicy梳理小米17 Pro、vivo X300 Pro、荣耀Magic7 Pro等手机的官网宣传页面,发现AI计算已深度融入旗舰手机的影像成像、画面校正、后期优化等全链路拍摄流程。
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当属vivo X300 Pro。过去几年,vivo一直致力于与联发科、索尼等上游供应商共研,并自研了V系列蓝图影像芯片,因而可以在自家的旗舰手机中更加灵活地应用AI算法。
图源:vivo
依托于与联发科深度定制的专属AI引擎,vivo X300 Pro在长焦场景下,采用自研长焦运动抓拍“画质重建算法”,并结合AIGC大模型,智能分析画面,自动增强细节,消除运动模糊;在美颜方面,vivo X300 Pro行业首发端侧AI定制美颜,人像美颜照片更具质感。
结合具体的反馈来看,vivo X300 Pro的AI计算摄影,确实可以带来别具一格的使用体验。小雨是iPhone用户,在一家科技媒体做运营,平常会给评测部门兼职当模特。看过vivo X300 Pro镜头下的自己,小雨就感慨道,“vivo的美颜比iPhone好看太多了。iPhone的照片就像照镜子,很真实,但我肯定要在美图秀秀里P一下才会分享给朋友,vivo的照片我直接就能发朋友圈。”
事实上,vivo X300 Pro给小雨带来的直观感受,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I计算摄影的价值。
正如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所言,“当用户不再需要繁琐的操作即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体验时,这就是AI的真正价值。”智能手机厂商在影像系统底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集成AI技术,针对性优化不同场景的拍摄体验,可以极大地降低创作门槛,普通用户随手一拍,就能拍出观感出色的照片。
对此,在影视飓风创始人Tim在vivo X300 Pro上手视频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打心底里来说,vivo拍照真得很厉害,只要你做个对比,你会发现,它拍的照片就是非常非常讨喜,不一定是最真实的表达,但就是很多人会喜欢他们的照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I计算摄影的本意是为了提升用户拍摄照片的质感,但在极端场景下,“算法味儿”也会喧宾夺主。
曾多次参与旗舰智能手机横评的数码评测编辑对剁椒Spicy表示,“智能手机拍照,最容易翻车的场景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超远距离变焦,一旦检测到场景模糊,为了保证清晰,AI就会自己‘作画’。还有就是高饱和度场景,由于手机算法本身就倾向于高饱和输出,叠加场景浓郁的色彩,很容易导致照片失真”。
图源:小凡咯咯咯
比如,2025年1月,B站UP主“小凡咯咯咯”在评测视频中,使用荣耀Magic7 RSR拉高到100倍变焦,前后五次拍摄同一个摄像头,结果五张照片中,摄像头接口的细节各不相同。
图源:差评
更有甚者,有用户手握荣耀Magic7 Pro超远距离变焦,拍摄泉州郑成功雕像时,原片糊成了一团。经过AI计算,荣耀Magic7 Pro输出了清晰的照片,但人脸和马脸的线条拧成了一团,完全失真。
不过上述数码评测编辑认为,现阶段AI计算摄影虽然存在不小的问题,但肯定利大于弊。因为普通大众没有专业的影像知识,只会按快门,如果手机不在后台通过AI计算摄影优化照片,用户拍出的照片观感很差,摄影积极性就会降低。可以说,AI计算摄影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影像表达。
其实智能手机影像技术发轫之初,并未过多融入算法,而是效仿单反相机,在物理层面不断精进摄像头数量、镜头焦距、传感器尺寸等配置。
近年来,迷信“底大一级压死人”的智能手机厂商,就纷纷为自家旗舰智能手机的主摄配备了一英寸大底传感器,可实现更宽的动态范围、更自然的景深与虚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手机的核心特质是便携智能终端,而非体积硕大的单反相机。由于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智能手机厂商规划产品时,需要考虑用户的综合使用体验,在影像传感器、电池、马达、扬声器等配置之间做取舍,不可能无止境地堆砌摄像模组。
典型如一英寸大底,由于体积过大,占用了太多空间,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已被智能手机厂商“打入冷宫”。
图源:微博
2025年10月9日,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称,“TOP 5明年新旗舰目前评估1/1.28英寸超大底主摄,一英寸主摄方案暂时没看到,待定中”。在评论区,“数码闲聊站”进一步表示,“一英寸收益不大,后面慢慢都会回退”。
剁椒Spicy梳理后发现,2025年下半年问世的旗舰智能手机,主摄传感器尺寸确实有所回退,大多为1/1.28英寸,一英寸已绝迹。
由于很难继续通过堆砌传感器的方式,推动影像能力大跨步发展,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拍摄需求,手机厂商纷纷寄希望于软件算法。对此,2024年末,荣耀Magic7 RSR保时捷设计及影像技术发布会后接受专访时,荣耀首席影像工程师罗巍表示,影像硬件的发展速度太慢了,不够卷,“AI是摄影发展的方向”。
图源:DXOMARK
其实早在九年前,谷歌就让智能手机厂商看到了计算摄影的潜力。2016年10月,谷歌推出初代Pixel手机,仅搭载1230万像素单摄,单像素尺寸1.55μm。尽管硬件配置平平无奇,但Pixel在DXOMARK的拍照评分却高达89分,超越传感器素质更高的iPhone 7 Plus、三星Galaxy S7等旗舰,位列第一。
图源:谷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谷歌意识到了,智能手机的硬件传感器永远也不可能媲美单反相机,实现类似的高素质光学成像,但作为大众计算平台,前者却拥有算力更强的CPU、图像信号处理器、NPU等比较优势。基于算力优势,Pixel手机可以用欠曝的Burst shoot创建多重照片,合并出更高画质的图像。
尽管谷歌Pixel系列手机的销量有限,但其却启发了一众智能手机厂商。影像传感器进步迟缓,但处理器性能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唯有让算法赋能硬件,才能推动智能手机影像能力持续精进。
由于可以简化拍摄流程、输出高质量照片,AI计算摄影当然值得肯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AI计算摄影愈发深度介入手机摄影的方方面面,有关照片真实与虚构的争议也甚嚣尘上。
图源:华为
2019年3月,发布P30系列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花费大篇幅介绍该产品的长焦优势,宣称“三星的Galaxy拍不到银河,但是P30 Pro可以”。发布会现场,华为展示了华为P30 Pro、三星Galaxy S10 Plus以及iPhone XS Max拍摄的月亮样张,结果P30 Pro的清晰度更高。
图源:爱否科技
然而,爱否科技评测华为P30 Pro时却发现,该产品拍摄的月亮似乎是P上去的。前爱否科技主笔王跃琨在评测中表示,华为P30 Pro会根据已知的月亮信息,P上相应的细节,甚至把月亮“修改”之后,它还能一一还原。
随后,该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诸多网友质疑,智能手机拍照时“无中生有”,影响了自己真实的表达。
图源:小米
不过遗憾的是,“月亮门”争议并未让智能手机厂商在超远距离拍摄场景谨慎应用AI技术。相反,近两年,小米、vivo等智能手机厂商甚至还专门上线了“月亮模式”,手机超远距离变焦拍摄月亮时,AI可自动介入,拍出明亮且细节丰富的月亮照片。
剁椒Spicy认为,“月亮模式”以及超远距离变焦时“AI画图”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拍摄照片时,不像专业摄影师一样热衷于通过调节复杂的参数,记录真实的光影、色彩,而是更关注拍照是否简单,照片的观感是否出众。
典型如华为P30系列,虽然卷入了“月亮门”,但上市仅85天,全球销量就突破一千万台,相较上代产品提前62天。内卷竞争压力之下,当部分智能手机凭借“画出”漂亮的月亮,而被消费者追捧时,为了吸引消费者关注,其他智能手机也不得不加码类似的技术。
不过,内卷竞争显然不是智能手机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AI算法修改照片的借口。因为归根结底,摄影是一种客观的艺术形式。如果手机影像更多地依托于“AI作画”,那么用户似乎没有必要按下快门键拍照,直接对AI助手下达画一幅画的指令更为方便。
事实上,意识到虚构画面不能过度影响用户的真实性表达后,目前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对AI计算摄影做出了反思,致力于“用计算消除计算痕迹”。
比如,2025年4月,刘作虎对外表示,“计算摄影是行业发展趋势,OPPO的目标是让计算摄影实现真实自然的拍摄效果。”半年后,推出vivo X300系列时,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也表示,vivo正持续投入计算摄影与光学技术的融合研发,“下一个突破点将是‘光学重建’,让手机能更真实地还原物理世界的光影层次。”
上述思想的指引下,OPPO最近推出的Find X9系列手机对AI计算摄影的应用较为克制。Find X9 Pro仅支持LUMO超像素引擎、AI人像补光等寥寥几个拍照算法,希望AI以锦上添花的形式提升照片的质感,而不是“无中生有”,破坏环境真实的氛围。
正如爱否科技创始人彭林所言,“得到一张想要的照片,这不正是我们最初对光学画质斤斤计较的目的所在吗?如果计算摄影能更好的实现,那为什么要介意犹豫呢?大胆地拥抱它吧。”
由于面向普通消费者,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一定会朝着操作更简单、成像质量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AI计算摄影可以突破物理传感器天花板,帮助普通用户轻而易举拍出好照片,显然值得肯定。
不过过犹不及,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智能手机厂商无视物理传感器的限制,通过“AI作画”的方式,补足缺失的细节,显然违背了用户使用手机真实地记录日常生活的初衷。
接下来,智能手机厂商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厘清物理传感器与AI计算摄影的能力边界,在尊重现实场景的基础上,使二者协力,更精准地还原光影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