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挑战7》的节奏感 | 对话总导演施嘉宁

7年之“氧”,综N代的提神秘籍

作者/林真心 刀刀

穿上校服,极限男团又承包了观众这一周的快乐。

《极限挑战7》第九期的六一儿童节特辑,不仅有#雷佳音爆料郭京飞名字来源##张彬彬假装自爆嫁祸岳云鹏#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还达成了连续7周收视六网排名第一的新成就。

答题、滋水枪、回忆小时候的故事,童心未泯的极限男团带观众提前过六一,背后则是个人成长经历、跨代际的深入交流,在整季“一起看幸福”的主题之下,延伸出“回到小时候,一起看幸福”的话题,描摹了幸福的不同样态。

“一起看幸福的主题,看似宏观、高大上,但其实我们切入点都比较小。因为幸福最主要的是一种感受,最终落点还是每个人追求快乐的状态。”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对话了东方卫视中心副总监,《极限挑战》第七季总导演施嘉宁后了解到,这一季节目和嘉宾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嘉宾们的默契之下,主题开放度更高,但同时,带给节目组的挑战与压力也成倍增加。焕新的《极限挑战7》有了三个维度的创新:新MC养成、去强规则、快速迭代。

综N代的焕新升级已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始终葆有生命力的IP仍然屈指可数。如何突破自身所构筑的框架束缚,或许也可以从《极限挑战7》的幕后制作故事中获得启示。

一、MC养成:“街坊邻居”的真感情,“一起看幸福”的烟火气

 

“从北京起飞,他生在北京顺义,现在是个新上海人。”公布童年照后,郭京飞介绍了自己帽子上的民航标志,雷佳音自然而然地接过话茬,因为郭京飞的父亲是中国第一批民航子弟,京飞这个名字,也与父亲的经历有关。

用导演施嘉宁的话来说,这份老友间的熟悉与默契,是一种“街坊邻居”式的感情,无话不谈,亲如一家。“就像街坊邻居一样,他们的感情对于观众而言,接地气、更亲近。”

斗智斗勇、相爱相杀,极限男团的感情构成了《极限挑战7》的最大看点,也是节目烟火气的来源之一。从第一期中成员互相鼓励登上雪山赛道,到第三期中船上泼水大战,成员之间调侃与关照,化解了一部分挑战的难度。

岳亮组合、上戏三兄弟、奥利给组合、伦带俩组合……随机匹配就能得到一个新组合的高度默契,来源于“成团”之前的感情基础,和往季节目中相伴同行产生的默契。

第四期中用相同姿势完成任务的雷佳音和邓伦,继续发挥极限男团的特色,智斗节目组的规则;第五期中面对“真假公主”的考验,成员们发挥演技实力互怼。极限男团聚在一起,总有反套路的“惊喜”,保证了观众的新鲜感。

“综艺感是一个比较虚的词,我更愿意用情感投入和录制状态来定义。”

更具生活感的嘉宾,更易向观众传递出幸福感。中年人身上交织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观念碰撞出话题,赋予节目更多元的视角和代际图鉴,在共鸣感、讨论度上形成优势。因而嘉宾自带的“生活感”、“邻里情”,让《极限挑战7》有了不一样的成色与可能性。

嘉宾之间的互动交流,可视为“极挑”系列的命脉。在前六季,嘉宾之间已经形成了团魂。但在这一季,节目组引入年轻的黄明昊,打破了这种均衡。黄明昊的加入,给哥哥们带来了不少危机感,也给他们的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所幸,新成员并没有破坏原有嘉宾的团魂,反而融入他们,形成了新的团魂。这种团结与凝聚力,也呼应了第一期节目的奥运精神主题。

真诚真实,是嘉宾之间的磁场,也是团队接纳新成员的前提。在新一季节目中,纳新的极限男团,顺利升级。体验消防员日常需要接受高楼挑战,一同上场“老前辈”王迅对黄明昊直言:“有你在这个节目,给了我很多勇气,我希望像你一样,越来越年轻。”

极限男团随着节目一路升温的感情,正是如今观众最爱的“养成系”。“好的节目都是能看到嘉宾的成长的,是一个‘连续剧’。要让观众能与嘉宾产生情感黏连,只要大男孩们在一起感受到快乐,观众也能感受到快乐。”

二、去强规则:随时调整、自由策划,放慢节奏解压焕新

 

大哲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极限挑战7》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即强规则、强设置的改动。

强规则始终是“极挑”系列的一大特色。往季节目中的生存考验、职场历练,契合“极限”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嘉宾。强刺激、冲突感,可谓节目包装的重要表征,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看点。

在规定情境下,设置一些“极限”任务,激发嘉宾的潜能,在往季节目中,强规则体现在经费不足的设定、竞技环节对体力及脑力的双重考验上。

而今年,《极限挑战7》减少了部分强规则对嘉宾表现的干预,增强了节目的层次感。“我们极限男团之间慢慢出现了新的人物关系,所以节目主题更有开放度。”施嘉宁表示,《极限挑战7》更希望保障嘉宾的投入度、幸福感,为此,这一整季节目的打法,底层逻辑是“自由策划”,从宏观的主题走向嘉宾的内心。

从内容上来看,围绕极限男团定位及个人特质而展开的环节,更好地凸显了嘉宾鲜明的“人设”,节目也因此更有烟火气。在施嘉宁看来,嘉宾的定位和个人特质愈发清晰,意味着节目有更大的选题空间,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邓伦是团队智商担当,节目组就策划了一期“一打六”,让嘉宾的个人优势在节目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生存考验、命运抉择等强规则,便于制造叙事上的冲突与矛盾,但《极限挑战7》权衡过后,放弃了这部分“硬通货”。极限男团一步步在节目的点滴中体会幸福、看见幸福,节目的层次感也更加丰富。在“一起去看幸福”的宏大主题串联下,根据嘉宾的想法灵活调整单期主题。

从第三期中船上自发的泼水混战,到第九期中的滋水枪大战,游戏环节符合极限男团“幼儿园男团”的风格,调动嘉宾的情绪,把看似简单、幼稚的小游戏玩出花样,也让观众感受到趣味性与新鲜感。“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们建议的选题被采纳之后,艺人的投入度、幸福感都会越来越强。”

从形式上来看,弱化较硬的外在矛盾冲突、强化情感与价值观的做法,让节目节奏更加张弛有度。消防员职业体验、寻找前世今生等挑战仍然存在,但与此同时,游览和逗趣也占了一定的篇幅。整个节目在更新的节目制作逻辑之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内容层面的革新,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往季节目中,观众往往能看到嘉宾在结束一项挑战后又再次被“安排”。这种连环套路在制造笑料的同时,也容易让嘉宾陷入疲惫,且时刻处于“戒备”状态。

而在《极限挑战7》中,观众看到的是,忙碌了一天的极限男团,如今能够真正停下来,安心享受一顿顺德美食。几个老友旅游聚餐的场景,和屏幕前观众的生活产生勾连,自然会让他们更容易与节目产生情感关联。

总的来说,比起强情节,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才是更能让节目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在参差多态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是新一季节目带给观众的启示。经历了自我更新的《极限挑战7》,抛弃“策划先行”,让嘉宾适时参与节目流程的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优势。在更自如的环境中,嘉宾们的个人情感自然流露,给观众带来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快速迭代:国民综艺的新尝试,常青IP的续航方法论

 

抛弃策划先行的做法,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全程户外录制,数百人团队跟拍,对于《极限挑战》这样体量的卫视综艺来说,自我革新的压力、创新与突破的难度都更大。“在国内几乎没有节目像我们一样,每一期的玩法和主题是不一样的。”

首期节目以“冬奥加油”为主题,嘉宾们共同走进2021年冬奥会比赛场地,相互扶持爬上滑雪场顶,点燃助力冬奥的火炬,极限男团的团魂、凝聚力,重叠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极限男团在体验消防员高空索降、自我挑战的同时,也肩负起消防员的使命感。

与其它季播节目相比,《极限挑战7》保持着主题与模式每期一变的节奏。“随时随地在调整变化,每一周对于导演组来说都是一个新节目。”施嘉宁开玩笑道。每期节目从确定主题到录制的过程,仅一周时间。压力剧增的后期团队,需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对节目组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施嘉宁看来,这对团队的“系统调整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期主题和拍摄地点都不一样,但背后的方法论是通用的。制作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作团队对社会情绪的捕捉能力、以小见大反映宏大主题的能力、设计节目环节和游戏机制的能力……方方面面都是挑战。

之所以要结合当下热门社会议题、嘉宾内心想法去进行主题策划,是因为《极限挑战7》并不仅仅想做一档“大型娱乐节目”。

在《极限挑战7》的多期节目中,嘉宾走进2021年冬奥会比赛场地、上海花博会,也前往澳门赏港珠澳大桥美景,在云南普者黑邂逅自然风光。

一方面《极限挑战7》回归了自然,带领镜头探寻国民幸福生活的不同横截面;另一方面,节目循着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化学反应进行,一些社会性的议题也得到了有效展开,反映平凡岗位的不易、时代主旋律。

施嘉宁觉得,常青IP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内容上追求变化,“从不重复自己”,然后是人物关系的不断建立,“把他们的人物关系、人物状态,以及真的人物感情都建立起来”,最后是顶层诉求的高度。“贴近生活,去和国家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建立一种桥梁。”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建党100周年,脱贫攻坚的胜利,疫情得到控制,所以我们希望观众能和极限男团一起,去走走看看,去感受生活,感受幸福。”肩负着国民综艺的使命感,《极限挑战7》在将综艺节目中的娱乐元素夯实的同时,硬题材软表达、抽象概念具象化,为节目融入了更多现实议题和时代精神。

本质上而言,综艺节目背后反映的是时代情绪和人类普世价值。外在形式虽然一直在变化,但不变的是观众与节目的情感共振。一档节目之所以能成功,往往在于对社会需求和时代情绪的精准把握。

将观众引入我们所处的大时代中深度沉浸,一起看幸福的多重样态,《极限挑战7》在一种近乎“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完成了与年轻用户的勾连。截至第九期节目,《极限挑战7》收获微博热搜近250个、全网热搜超500个,连续7周收视六网排名第一,00后收视份额突破19%,90后/80后收视份额突破17%,在年轻受众群体中投射影响力,完成节目价值观的正向输出。

永恒的时代精神、新鲜的自由策划,常青节目的IP品牌加持……作为一档国民综艺,《极限挑战7》抓住市场需求和时代需求焕新,为今后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做出了示范。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