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运转9年的嘻哈包袱铺今天宣布完成A+轮融资。
一直微笑招呼的高晓攀在送走今天所有的客人之后,依然掩盖不住脸上的高兴劲,但是对于估值他并不想透露,“还是要低调。”
从2008年开始创办第一家相声小剧场开始,高晓攀就一直在人们的质疑中,一开始的质疑是“能赚钱吗?”甚至是80后的年纪在当时也算是青涩,行不行的质疑一直存在。
9年过去了,一开始的几个人变成了现在的一百多人,一个剧场变成了三家剧场。而且高晓攀的晓攀传媒不仅只涉足相声,还开始涉足网大、网剧、网综,甚至一部院线大电影定档暑期档。
按照高晓攀的话说,现在喜剧市场越来越好,追在他屁股后面的资本很多,今天宣布融资也是谨慎选择的结果。
但是他也承认,相声是一门手艺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是对于追逐效率和高速发展是资本的天生属性。“快”资本对于“慢”手艺而言是一剂良药还是一副毒药?
1.经营九年
2008年5月,高晓攀在鼓楼开设了第一家相声小剧场,同年的7月,高晓攀推出了相声剧《新白娘子传奇》,这部剧开启了晓攀传媒火爆的一幕。据晓攀传媒CEO张瑶介绍,当时票价便宜,20块钱一张站票,观众太多,剧场内站不开,很多观众直接坐到了舞台上看演出。
晓攀传媒CEO 张瑶
2010年年底,嘻哈包袱铺跟肯德基合作开启了全国高校巡演。据现在二队队长刘钊介绍,当时他因为喜欢相声加入了嘻哈,刚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在学员班,后来自己的演出就是在肯德基合作高校巡演的时候开始的,当时的演出费是50块钱一场。7年之后,他已经成为了嘻哈包袱铺的骨干,并且已经成为了嘻哈的合伙人。
据高晓攀介绍,现在嘻哈的很多学员有的是在别的团体挖过来的,有的是自己找过来的,还有就是学员班出来的。
目前嘻哈包袱铺一共开了三家剧场,2010年“安贞剧场”开业,2015年1月份,“交道口剧场”开业,2016年“五棵松剧场”成为第三家剧场。
在高晓攀看来,这9年的发展中,过去的两年是嘻哈发展最快的两年,主要原因还是整个市场环境好了,特别是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给喜剧一个更加大众的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喜剧的魅力。
而高晓攀除了继续做自己的相声之外,还大力开发相声的衍生项目。例如嘻哈包袱铺的经典相声剧《新白娘子传奇》要开发成网剧版本《超级新白娘子传奇》,除此之外,网剧《大毛狗》、《厉害了我的青天大老爷》、《百万熊尸》、《兄弟,别闹》。
而万达影视也投资了《兄弟、别闹》的院线版本,据了解,这部影片已经杀青,已经定档暑期档。
2.估值过亿
其实晓攀传媒在2015年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成为第一个融资成功的相声团体,投资方是宋城演艺,当初的投资属于战略投资,因为双方都是线下演出,在各方面都很契合。第一轮融资让当时的晓攀传媒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
2015年之后,市场转暖,嘻哈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嘻哈包袱铺的小剧场开到了三个,按照高晓攀的说法,“铺了这么久的包袱,开始抖包袱了!”
而此次融资之后,晓攀传媒估值过亿,据高晓攀说这次融资大约出让的股权在10%左右,但是具体份额和具体融资额度都不方便透露。此次投资方是光信资本,据高晓攀说之所以选择这家投资方,主要看中了他们在文化领域投资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都可以进行联动。
他也给自己的团队留出了20%的股权作为期权池,目前有21位员工获得了公司的股份。
嘻哈包袱铺部分成员
高晓攀称嘻哈包袱铺目前的收入40%来自小剧场的演出,20%来自商业演出,40%来自线上业务以及演员经纪业务。目前嘻哈包袱铺的演员都签在了晓攀传媒下面,而且目前还没有签其他的相声演员,主要进行嘻哈包袱铺演员的经纪运作。
而目前高晓攀的经纪约签在了喜天下面,高晓攀说是为了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至于是否要拿回来和什么时候拿回来,“这个还是要靠双方商量。”
除了北京市场,高晓攀还准备把嘻哈包袱铺开到全国其他城市去。据他介绍,全国很多当地的小剧场都很希望跟嘻哈包袱铺合作甚至被收购,而晓攀传媒也在积极的去接触一些全国各地的小剧场,来补充自己的演员队伍和市场。“其实这些当地的小剧场有着当地最好的喜剧演员,而且他们也很懂当地市场,这些小剧场的加入会让我们更了解当地的情况,也能很快的进入。”高晓攀说。他举了例子,其实在成都、重庆,甚至贵州这种很南方的城市,相声还是很有市场。“成都的哈哈曲艺社非常火!”
对于晓攀传媒演员的管理,高晓攀称目前是一种金字塔式管理,演员说得好就可以到小剧场演出,观众评价高,不进收入高,而且可以进入到经纪这个层面中来,接更多的商演,甚至可以演出晓攀传媒的网剧,网大,大电影等其他项目。
而且晓攀传媒在招聘演员的时候,非常注重演员的原创能力,在高晓攀看来,这是嘻哈包袱铺最重要的能力和竞争力,“我们每天能够产生200多个笑点,我们一年1500多场演出,你算算能有多少笑点?这些笑点放进我们的网剧中,放进我们的电影中,观众不得笑飞了!”
3.“慢手艺”和“快资本”
在这场发布会一开始,高晓攀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是一个相声师傅教徒弟说相声,从小教到大,看到自己的徒弟在舞台上演出,老师傅背手满意离开。
高晓攀对于这段视频特别有感触,因为这段视频基本上就是他学艺的缩影。但是在资本的驱动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可以快速适应市场的相声演员来满足飞速的发展速度以及饥渴的资本需求?
高晓攀介绍,一般而言,相声从学习都出徒一般是三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市场要求快,这个时间压缩到了两年。而且现在的市场需求跟之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众记住的不再是技艺,而更多的是好笑的段子。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很认真的准备了一段绕口令《玲珑塔》,下面的客人都蒙了,但是很多客人记住的就是在台上讲笑话的人,很少人有耐心去琢磨相声的技艺了。
“其实很多很多笑点都是直给了,而不是用技巧来铺垫了!”高晓攀说:“只能说时代变了,之前通讯是用写信的,现在是用电话了,用微信了!”
“但是对于嘻哈而言,我们还是很注重这种传统技艺的联系,我们的学员来了首先要背绕口令。”高晓攀称。
资本对于相声意味着什么?
高晓攀也称,资本其实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是对于演员的内耗,喜剧的爆发也让喜剧演员开始急缺,“很多节目开始需要喜剧演员,市场变好了,喜剧演员的机会多了,但是对于演员的内耗就厉害了!”高晓攀说,“演员琢磨笑料的时间少了!”
第二,市场好了,观众多了,很多标准还是多样化,产生了很多病态式表演。“嘲笑残疾人这种事情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在我们的市场上,嘲笑残疾人成为了一种逗观众笑的方式,这就很病态!”高晓攀称。
第三,为了逗笑观众,色情暴力屎尿屁的东西都出来了,这对相声这个行当而言并不是好事。
对于这些负面的影响,高晓攀也很担心十年之后相声会变成个什么样。“还是先把艺术搞好,别那么着急挣钱!三观得正!”高晓攀说到这里有点激动:“资本对于我们而言,要先想清楚,是想明星还是当艺术家?是圈钱还是把事情做好?我们还是要正确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