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芽
高学历、高收入的互联网大厂人,到底是婚恋市场的香饽饽,还是高压工作、“恐婚”“爱无能”等社会情绪下的牺牲者?
6月28日,快手官方邀请开封王婆(快手账号@开封干娘-赵梅)来西二旗,为互联网大厂人当月老,上演了一场“海淀爱情故事”。
从台前幕后来看,这场“高端局”相亲,远比想象中来的激烈。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此次活动共有1000多人报名,最终从中只选择出300名左右。入场也格外严苛,经过第一道园区门禁,还得过第二道人脸验证关卡。直播当天来现场围观的人,远比最终拿到入场券的人多,现场不断有“抱有侥幸心理想混进现场的”人被卡在层层门槛外。
图源:记者现场拍摄
内场除了拿到心动入场券的嘉宾,两侧的办公楼窗边更是挤满了前来围观的员工。
线上也是人气爆棚,不断有人涌进直播间。快手直播数据显示,海淀专场直播累计有1955.0万观看,远超王婆其他场次直播观看量。当天,不同角度的一线视频、直播切片,在各大社交平台热传,扎扎实实收获了又一波讨论。
来参加此次直播相亲的,既有快手、百度、小米、美团等互联网大厂人,也有来自国企、电视台、医疗等行业的优质相亲对象,现场甚至还有家长替自家孩子来“看看行情”。
现场氛围从王婆出场开始,持续高涨。现场数百位贴着爱心标签的嘉宾,争抢着为数不多的上台机会,舞台两侧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有人不顾安保的阻拦想冲上台。
图源:记者现场拍摄
向来在相亲市场吃香的高质量对象们,争抢着站上王婆的相亲舞台,真诚地表达情感困境。王婆也一以贯之给予各种鼓励,“不要天天只工作,还是要好好生活”、“主动勇敢一点,缘分才会到”、“多走出去,多见面”......情绪价值拉满。
这次的“海淀爱情故事”专场,从官宣起就吸引了不少关注,也让以“西二旗大厂人”为代表的一二线高质量年轻人的婚恋焦虑被摆上台面。
如今婚恋焦虑已经席卷各个年龄、不同圈层,从小镇青年到一二线打工人、再到海外留子,均有覆盖。也因此,情感话题总能轻易激活流量,也激发出不少互联网生意。
除了站在王婆说媒,不少相亲交友的直播间,也在快手等平台生根发芽。
去年4月份,开封王婆在互联网走红。
开封王婆走红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文旅的加持,但更多是王婆出色的控场能力以及自带的亲切感。文旅与相亲结合的方式,加上王婆花式助攻台上男女、调节氛围的能力,相亲过程既有对情感真实展现,娱乐效果也持续在线,王婆很快成为大家的“互联网干娘”。
但更核心的,是开封王婆将未曾包装过、甚至存在瑕疵的、最真实的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状态,摆上了台面。
不同于恋综,王婆的直播间没有精心斟酌的职业和兴趣履历,没有反复上演的情感推拉术,更没有氛围微妙的竞争感。
不论是月薪3000还是年收入上百万,是否是主流审美里的俊男美女,年龄是否在世俗意义上的适婚范围,都有机会上台说出自己的择偶需求。
在过往王婆的相亲直播间,即有42岁带孩子的中年人、也有坐着轮椅上台勇敢追爱的女孩、还有正在读研读博的高学历年轻人。
如果说以前的恋综更多是塑造偶像剧般冒着粉红泡泡的故事,提供一些恋爱代餐,开封王婆的走红则是从真实的婚恋困境里生长出来。纵然有不少上台嘉宾是冲着流量、博点关注,但王婆说媒能在全国走红,映射出的正是当下普遍的婚恋焦虑。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工作压力的增大、女性议题的崛起、持续引发争议的彩礼,每一个社会议题都像是横贯在单身男女与婚恋之间的重重大山,有力气迈过去的,属于少数。而大多数人陷在了恐婚、 爱无能、对高质量关系求而不得等各色的情感黑洞里,苦苦挣扎。
“牛马从早忙到晚,周末睡一天,哪有空恋爱”、“大家条件都很好,而且要求不低”、“当‘面包’成为第一优先级,心动就成了奢侈品”......不少网友如此感慨。
但起初这种焦虑主要与经济状况、年龄等硬实力强关联,像此次“海淀爱情故事”专场的嘉宾们,本质上都属于相亲市场的香饽饽。
现在来看,这种焦虑已然蔓延至光鲜亮丽的高质量人群代表,也包括在人们印象中,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厂人们。
这一方面是高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尤其是各大厂近两年的动荡、变化,让每个人都写满疲惫,在体系里被迫高速运转已经够累,也就分不出更多时间精力去面对感情这么抽象又消耗的事情,而恰好有着高学历、在职场成熟老道的选手们,也不乐意在情感上将就。怎么看,都算不上一门“高ROI”的生意。
40岁仍是单身、在小米工作的男嘉宾表示自己“将大多数时间贡献给了工作”;
88年在外企工作的女嘉宾表示自己“前30年把自己交给了工作,现在准备好把自己交给爱情”......
在现场,王婆也反复强调“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人开始在相亲局中撕开精英的面子,去解析社会标签下最本质的情感需求和困境。
曾经,大厂人的优先级排序、对齐颗粒度还是dating中的调剂品,金融人们也因为一些拿捏地刚刚好的腔调,占据相亲鄙视链中绝对优先地位。然而随着大家开始给职业祛魅,这种由职业带来滤镜也就在相亲场域中失去了光环。
拨开层层标签,显露出来的还是最普遍的,被精力、经济、甚至爱的能力所裹挟着的婚恋焦虑。
继快手之后,在社交平台,已经有不少网友@字节、@百度等大厂邀请王婆开专场了。
此次的“海淀爱情故事”专场,正好承载了互联网大厂人最接地气最真实的焦虑,很多人上台,坦诚地摆出条件,真诚地提出需求。也有一些因犹豫而错失上台机会的嘉宾,并不掩饰自己的小心翼翼。合照留影环节,有人跟王婆感慨,自己也想找找缘分、就是不太敢上台。
不过应王婆的号召,现场建立了交友群聊。群内很快就发起了各种社交活动,露营、狼人杀、唱K......持续有人发出组团邀请。还有人直接发出自己的相亲信息,寻求有缘人。
去年走红以来,开封王婆已经应邀前往四五十个地方开相亲直播,热度丝毫不减。这也充分说明,婚恋焦虑之下,任何能接住这些焦虑的内容,都能持续有流量。
如前所言,谁承接住了这些婚恋焦虑,谁就拥有了互联网的一票出圈权。
站在台前的是开封王婆,但在王婆背后,有无数形形色色的相亲直播间正在发芽生根,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版本的“非诚勿扰”。
观察这些互联网相亲直播间,通常圈层属性很明显,往往是按照具体的地域、年龄层、甚至阶层,来细分人群。例如以某几个相邻村镇为核心的连麦直播,多为大学生群体、以交友为目的的直播间,还有专门的大龄相亲直播间、留子专属相亲局等等。
相比主流渠道,这类直播间相对隐秘,如果不是非数据对口用户,很难找到彼此,也就让直播本身有了些安全,少了些被审判放大的风险。而且由于强圈层属性,不同直播间可以各自制定规则,区域性的相亲直播可以直接说方言,年轻人为主的局则可以抛开板正严肃的“查户口流程”,大谈MBTI、聊兴趣爱好、展示个人才艺。
@活不腻来相亲就是一位相亲博主,目前小红书粉丝16万,属于这个赛道有人气较高的博主,参与连麦的多为“赛博交友”的年轻人。
在快手上,25.3万粉丝的@藁城婚姻介绍所也是一位区域性的相亲主播。此外快手站内有很多适配不同群体的直播间,大多为万粉量级,但总能吸引不少人参与或围观。
如今,这些相亲直播间已经毫无差别地铺向了各个人群、覆盖了不同区域,给急需找到解决路径的人们提供一个即时又便捷的解决方案,参与者尝试高效解决困境,围观者一边看乐子一边代入场景进行自我评估。
不仅仅是相亲,很多人也热衷于在直播间交友,例如就有不少年轻人去@活不腻来相亲 直播间“赛博社交”。
从商业变现的角度,相亲也是很多情感内容中最容易实现商业化的环节,毕竟从古代的媒婆到交友APP、相亲直播间,这一商业模式延续已久。
目前这些直播间的核心盈收路径:一是付费连麦,例如提前缴费报名获得上麦资格,价格不贵、通常在几十元上下浮动。二是账号接广,但这对于主播本人的人气、账号声量均有要求。但整体来看,由于出圈难,很多直播间体量并不大,商业化路径相对受限。不乏有主播通过相亲直播间积攒起人气后,转行尝试直播带货。
也有一些非直播相亲,而是以情感咨询为由直播的博主,有一定声量之后也会张罗线下相亲的局,实现上商业转化。很多所谓的高端局就是这么组起来的,例如大超说媒举办的“千万验资相亲沙龙”等。
虽然真实的困境下,以开封王婆为代表的相亲直播间、赛博交友生态正逐渐繁荣,但这些路径并不是“脱单”的速成答案,只是在大家社交圈子越来越窄的当下,提供一个情绪出口和解决路径。毕竟任何阶段,大家都会面临情感困境,也有在茶余饭后围观他人情感状态的天性。
只不过回到焦虑本身,再多的“王婆”也无法彻底解决真正的婚恋困境,想要获得幸福的本质,还是开封王婆在直播间反复强调的,多一些勇气,多一点真诚,多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