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民营电影公司发行权力榜TOP50:和和博纳乐视位列前三,五洲华谊遇挑战

2016年的电影发行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说明

1. 榜单统计的电影上映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票房数据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

2. 本榜单统计对象仅为国产电影,以及部分合拍片,不包括进口片和批片。

3. 每部电影只统计一个主发行方,即最先与院线结算的公司为第一发行方。

4.   鉴于中影股份与华夏电影在票房结算系统中的特殊回款地位,不少电影公司都委托这两家公司最先结算票款。为了公平起见,榜单中统计的是国内民营电影公司发行权力,并未将中影股份、华夏电影以及上影股份3家国有背景电影公司列入在内。

5. 本榜单统计数据来源于猫眼电影、艺恩电影智库、时光网等第三方公开平台,并获取已经有公开票房可查的、影片总票房在20万以上的影片。

6. 榜单中,票房过亿的电影票房亿为单位,其余以万为单位,公司业绩部分为了精确起见,均以万为单位计算。

2016年的电影发行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谁掌控了爆款,谁就掌握了发行市场上最大的权力!

事实上,发行体现的是对前端内容和后端影院资源的掌控力,这些恰恰是电影行业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好莱坞六大的核心能力。

尽管近几年,五大民营电影公司的发行业绩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与好莱坞六大稳定的垄断格局不同,国内电影发行公司掌控力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非是某个企业长期垄断地位的体现。

由于高票房电影的头部效应异常明显,尤其是美人鱼一部电影就拿下了全年近1/10的票房,所以导致有机会拿到“爆款”电影的公司,会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发行市场的整体权力结构正处于洗牌中。为此,剁椒娱投在统计了2016年上映的150多部国产影片票房基础上,制作出一份国产电影发行权力榜。我们发现三大值得关注的现象。

1.保底发行的存在,让电影发行产生了发行权利和发行能力不对等的现象。

2.原有的传统五大发行公司市场地位面临挑战,新的发行公司不断出现。32016年作为互联网发行元年,明年,互联网发行公司将集体发力。

一.发行权力和发行能力不对等

对于主发行方的界定标准,业内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如果谁先拿到票房回款谁就是主发行方,这样对执行具体发行工作的公司“不公平;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主发行方拿到项目,实际干活儿的公司不一定能拿到项目,

尤其近一两年来,保底发行盛行的背景下,那些通过高价拿到最顶尖项目的电影公司开始成为权力的王者。他们不仅是整个项目发行过程中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在整个票房回款流程中最先回款的一方。

排名前5家电影公司,发行业绩为134.67亿,约占比56.76%

但这些出高价杀入电影产业链的保底方们几乎清一色都没有发行能力,或者没有发行资质。因此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倒挂现象:在发行过程中,它们必须绑定一家能够完成路演,并拥有强大地推团队的执行发行公司才行。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美人鱼》。在这部影片中和和影业与光线影业参与保底,但是具体的发行执行工作却是联瑞影业。在接下来的《火锅英雄》《绝地逃亡》等电影的发行中,和和影业与联瑞影业几乎成为影片发行的固定搭档,和和出钱,联瑞出力。

假设按照具体执行发行方的标准来计算发行公司业绩,联瑞影业应该是今年业绩排行榜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影片今年被耀莱影视保底,成为第一发行方,但具体的发行工作却通过合同转让发行权的方式转给了猫眼电影。

这些保底案例都说明,影片发行中各家发行方权力和能力的不对等。更确切的说,那些资金、资源实力强,能拿到电影项目的公司将成为第一发行方,而那些拿不到项目,却有发行能力的公司只能做执行发行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仅保底出现这种不对等的情况,有些出品方资源方面比较强势,非要在发行方那里挂名第一位,这样他们就能尽早回款。而真正的发行工作其实是下面的执行发行方在执行。

今年还出现了多起发行公司相互挂名第一发行方的事件。在《盗墓笔记》这部影片中,有人称乐视影业是第一发行方,也有人称上影股份是第一发行方,但由于世纪长龙10亿保底,因此,按照回款顺序,世纪长龙似乎才是真正的第一发行方。

发行权力,还体现在发行代理费的比例上,第一发行方也与执行发行方的分账比例不同,在今年的几部影片保底发行合同中,会约定票房到从几亿到几亿之间执行发行方可以拿到更高比例发行代理费,但也有些执行发行方只能拿到固定收益。

而为了拿到更多的内容资源,纯发行业务起家的公司也在逐渐往上游走。联瑞影业、猫眼电影等也都在谋求电影项目的投资权。

二.爆款影片概率小,但新发行公司出线机会大

与去年相比,今年发行公司的业绩排名主要发生了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传统五大电影公司占比下降,名次变化也比较大。

根据艺恩咨询的统计,去年五洲发行以67.6亿的成绩首登榜首,囊括了《煎饼侠》《夏洛特烦恼》《再见吧,肿瘤君》等爆款影片。而今年,五洲发行的业绩已经落到了第5名。

传统5大民营发行公司发行业绩为89.80亿,约占比37.85%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业绩前五名的发行公司拿到了爆款项目。比如《美人鱼》一部电影就拿下了全年近1/10的票房,保底方和和影业一跃占据高市场占有率。另一个原因是发行方式的变化。

在胶片年代,发行成本高,中小影片很难有机会全国发行。2009-2010年,电影开始数字化,发行成本大幅度降低,中小型发行公司获得了全国发行影片的机会,电影发行行业集中程度降低,涌现出来一批中小发行公司。

“因为一块硬盘100块钱,全国不到3000家影院,一部影片全国发行也就几十万。所以,借这个机会,联瑞、影联、恒业、安石英纳、基点影视等等一批公司都是在发行门槛降低的背景下诞生的。”一位发行人士称。

但到了2015-2016年,移动互联网渗透到原有的发行模式,包括票补在内的发行成本又大幅度增加,中小型发行公司的中小影片因为质量和发行成本不足,再难在时长上获得机会,发行门槛开始变高,中小公司的业绩破亿很难。

第二个变化是,在前5名中出现了像和和影业、安乐影业这样的新公司。这些公司通过投资,或者保底的方式进入发行市场,并以一两款爆款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集中度高,是否意味着新的发行公司没有机会呢?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在前50名中,名次越靠后,新公司冒出的越多。

在博纳影业CEO于冬看来,新的发行公司还有很大生存空间,发行市场越来越细分,专门做服务的公司会分出很多专业门类。

“因为片源总体在增加,很多拿着片子不知道怎么发行的人大有人在。像一些大发行公司,两个月可能都约见不到,如果有新公司成立了,恰好碰到一部爆款,就可能一战成名。”

一些营销公司也会慢慢转型做发行,包括电商也在渗透到发行环节来,在发行市场捞金。比如,卓然影业在今年通过发行一部《大话西游3》跻身前20名。

一位资深的发行人士称,新发行公司还能通过IP,以及资本的运作冲出来,在资源强势的情况下,就可以拿到发行权。

三.互联网发行崛起,13部主发行影片占比5.51%

今年国产影片的主发行公司中,还加入了几个互联网背景的新兵。最值得关注的,是猫眼电影、微影时代、爱奇艺影业,这三家互联网背景的发行公司一共主发行了13部影片,总票房为13.78亿,在国产片市场的占有率为5.8%。其中,微影时代占比3.4%,猫眼电影占比1.05%,爱奇艺影业占比0.99%,中联华盟占比0.36%。

4家互联网发行公司总业绩为13.78亿,约占比5.8%

这个市场份额并不高,但却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从2015年底开始,业内就开始透露第三方平台停止烧钱,并切入发行环节的信号。这一预言在2016年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有发行人士甚至称,2016年是互联网发行元年。

各家在线购票平台减少票补之后产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低价票对观众的拉动力降低,同时倒逼电影市场挤出泡沫。这也是今年票房大盘趋冷的原因之一。

“在线购票平台已经过了用票补拉动新用户注册的阶段,在拥有大数据等各种信息基础上,切入发行环节是必然选择。”猫眼电影一位发行人员表示。

在这三家互联网发行中,猫眼电影主发行的影片有《冲天火》、《年兽大作战》《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四部影片;微影时代甚至在今年暑期档还保底发行了《致青春2:原来你在这里》;爱奇艺影业主发行的影片也达到4部。

事实上,除了几家主发行的影片以外,阿里影业旗下的购票平台淘票票,以及百度糯米影业也参与了数十部电影的协助与联合发行工作。

互联网电影公司的发行和传统电影公司的发行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电影发行公司以院线、影院等B端为入口做发行;而互联网电影公司是观众等C端为入口做发行。除了用预售锁定部分票房以外,也会通过各种互联网方式做观影用户导流。

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发行公司也在补充线下发行短板。比如,微影时代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发行公司,娱跃发行。这家公司的地推发行团队已经超过100人。根据猫眼电影的内部人士透露,猫眼各地的地面发行团队已经达到300多人。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发行模式开始从单一的线下发行转为线下发行加线上票务双引擎的发行模式。“今年猫眼、微票、淘票票基本已经全面介入了所有的国内外大片的发行环节,明年只会更加深入、细化。”

分享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