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恐龙园:再造迪士尼的野心与气血不足

作为中国主题公园的先驱,平地起丘岳造出闻名全国的恐龙IP是它的卓绝之处,而与世界一流主题公园相比,IP的单一、缺乏有大众认知度的形象和变现能力疲弱是它的桎梏。


“常州从未出土恐龙化石,但我们却做了一篇‘无中生有’的漂亮文章。”

常州恐龙园的董事长沈波的这句话,大体概括了这家本土主题公园不同寻常的身世和奋斗历程。

常州中华恐龙园诞生于世纪初,与今年高考的学子们同龄。盘踞长三角发达交通网中心,背靠常州国资委,常州恐龙园出道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到今天,中华恐龙园已经成为缺乏缺乏名胜古迹的常州最得意的名片。就像提起奥兰多,人们就会想起迪士尼乐园。

虽然在 “一赚二平七亏”的中国主题公园中仍属盈利的第一梯队,但是比起“主题公园+地产”的华侨城、“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宋城演艺以及“主题公园+科技、IP”的华强方特,恐龙园的入园人数和盈利数字都落到了次一个量级。

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给了常州恐龙园一记重击。尽管大幅提高了广告投入,降低了门票价格,当年的入园人数却不增反降,净利润腰斩。

这个本土原创的主题公园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营收模式的持续性单一短时间仍难以改变,然而重资产的开发模式和融资渠道的局限拖住了恐龙园扩张的步伐。寻求常州之外的融资,成为当务之急。


5月30日晚间,常州恐龙园正式发布公告称,首发上市申请未获批准。这是屡次冲击A股上市的恐龙园最新一次的IPO折戟,最大障碍仍是利润。

沈波的那句话似乎成为常州恐龙园的谶语。作为中国主题公园的先驱,平地起丘岳造出闻名全国的恐龙IP是它的卓绝之处,而与世界一流主题公园相比,IP的单一、缺乏有大众认知度的形象和变现能力疲弱是它的桎梏。

为了探究恐龙园的实际经营状况,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来到常州恐龙园,亲身体验了一番。

1.恐龙园18年:再造侏罗纪

6月初的一个周三,天气稍显阴霾。常州恐龙园里人头攒动,多为结伴的年轻人和亲子团。

“我们从南通来的,开车就两个小时。”小雨带着妈妈和一岁多的女儿趁着周内驱车来到恐龙园。由于大部分项目都要求游客身高在1米4以上,小雨一家不过是推着小车游园。小雨妈妈看起来倒是完全没有为此困扰:“下午会有花车巡游!”

园内的热门游乐项目,比如漂流和4D过山车,排队都在1个小时以上。“这不算什么,节假日的时候,排5、6个小时都是正常的!”晒得黝黑的恐龙城实习生大志表示,这个4D过山车投资了2个多亿,比一般的过山车要刺激得多。主车厢在随着轨道翻转的同时,座位也会以360度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