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伊利试水AIGC营销,超53%的广告主开始为“效率革命”买单 | 营销观察

AI广告正在告别伪人感

作者|亚娜

AI广告已经无形中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AI生成的平面广告,从公交车站到商场门口,从地铁车厢至电梯间,无处不在。今年以来AI生成的视频广告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它们或被植入到各大影视剧综,或出现在各大搜索引擎的结果页面中。

地铁、电梯里的AI平面广告

广告营销行业正在全方位被AI入侵。根据CTR(央视市场研究)发布的《2025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53.1%的广告主已在创意内容中使用AIGC技术,接近20%的广告主在视频创作中超半数环节依赖AI。

NBA决赛中播出的AI广告画面

今年6月,在NBA总决赛第三场YouTube TV直播中,一条由Google最新视频生成模型Veo 3全流程制作的30秒广告,引发了巨大关注。该视频内容情节荒诞且人物动作夸张,如农民泡在一滩鸡蛋里漂浮、外星人大口喝啤酒、披着美国国旗的老头怒吼:“印第安纳要赢了,宝贝!”

尽管如此,短片中被反复提及的品牌名称“Kashi”有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广告的制作人PJ Ace在社媒表示:“整个广告制作由一个人完成,共花了2-3天。与传统广告相比,成本降低了95%。”

显然,AI广告之所以风靡一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相较于传统广告拍摄模式,AI生成广告在提效降本上展现出了极大诱惑力。

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意识到AI广告的重要性,纷纷入局试水。

今年七夕期间,一汽大众揽境携手百度蒸汽机(MuseSteamer)打造的行业首支汽车 AIGC 创意视频《这是什么神仙座驾》,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创作,且成本降低60%以上。

此外,伊利金领冠与 AIMWISE 合作推出的国内首部 AIGC 商业 IP 动画短剧《悠滋小羊寻鲜记》,上线仅 10 天,全网播放量便突破 6 亿次,成为现象级营销作品,而通过 “AI + 人工” 协作模式,制作周期从半年被压缩至两个月以内,效率提升数倍。

品牌们选择拥抱 AI 营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Aimwise 艾门韦思创始人黄楚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AI 能把前期的构想、样稿、视觉风格探索,压缩到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一汽大众服务商致维科技客户部总监大宇则明确表示,AI 将成为汽车营销的标配工具。

这不仅是创意行业的效率革命,更是品牌营销的一场全面变革。

AI视频广告席卷营销行业,品牌们批量涌入,但受限于技术发展及早期市场教育尚未成熟,第一批吃螃蟹的品牌遭到了严峻考验。

典型如去年年底,可口可乐发布的首部全AI制作广告在大范围出圈后,因为AI制作的惊悚观感被广为诟病。

有网友吐槽称,可口可乐用 “真正的魔法” 作口号,却做出了最假、最没创造力的广告,简直太讽刺了。更有网友难以相信他们竟然用人工智能取代原本已经很完美的东西。

可口可乐圣诞AI广告截图

虽然这则广告争议颇多,但却让广告营销行业看到了AI生成视频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下快节奏的传播环境中,品牌需要在短时间内推出大量内容,覆盖不同平台和圈层,传统创意流程动辄两三周甚至更久,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而 AI 可以把前期的构想、样稿、视觉风格探索,压缩到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这则广告制作方之一Silverside AI的CEO PJ Pereira Wrubel在社媒上表示,团队与客户会面后的三天内,Silverside AI就完成了广告片的初稿。

再看国内市场,今年以来AI广告也迎来了井喷式爆发,形式更加多元化、内容创意玩法越来越丰富。

在七夕营销节点,一汽大众揽境携手百度蒸汽机2.0制作的《这是什么神仙座驾》就颇为出圈。该AI短片以创新叙事重塑牛郎织女的经典传说,巧妙融入产品功能卖点,不仅精准把握了七夕节日氛围,也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有力传达,为汽车行业的节日营销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与营销可能。

《这是什么神仙座驾》AIGC视频截图

借助百度蒸汽机的AI技术,该视频制作周期也从6-8天缩短至1天,与此同时制作成本也降低了60%以上。这一AI视频实现了双重突破,一方面大幅节省拍摄成本,另一方面让创意构想快速转化为具象内容,通过趣味剧情传递车型核心卖点,成功引发用户情感共鸣。

从营销定位来看,此次 AIGC 视频策划聚焦品牌形象传递与 SUV 车型卖点渗透,核心目标是塑造揽境车型 “家用空间” 的立体形象 —— 让用户在感受车内宽敞空间的同时,体会车型所承载的家庭温情,进而凸显 “用智能科技守护出行安全” 的品牌价值。

在新一轮AI营销周期中,可以看到奔着便宜大碗、降本增效而来的品牌们,实则收获了更多,过程中品牌们对于AI营销的价值也在发生改观。

“品牌对AI广告的第一需求点,其实是效率。”黄楚杰分析道。他的团队曾为伊利金领冠的 AIGC 动画短剧也实现了周期上的突破,从半年缩短至两个月以内。

动画短剧《悠滋小羊寻鲜记》截图

“这部短剧上线后,客户反馈很好。”黄楚杰表示,一方面它满足了品牌“首部 AIGC 商业 IP 动画”的创新定位,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觉得新鲜,提升了传播话题度。

目前阶段来看,品牌想要通过AI营销实现完全的“降本”,现在还谈不上。黄楚杰提到,AI 的价值并非简单减少人力开销,而是优化预算分配。

他以为伊利金领冠 AIGC 动画短剧为例分析道,“AI 帮我们把前期的人物设定、分镜草稿、风格探索都跑出来,然后由设计师和动画师挑选、修正、定稿”。也就是说,制作成本并未直接减少一半,而是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创意策划与内容精修环节,这种模式让每一笔预算都聚焦于提升内容质量,实现 “钱花在刀刃上”。

此外,AI广告对于品牌营销的效率提升在于降低了“试错成本”。“ 面对客户临时调整需求的情况,传统流程往往需要重新启动制作,耗时耗力,而 AI 可即时生成替代方案,大幅提升生产链条的灵活性与容错率。”黄楚杰说。

大宇也表示,在传统视频中涉及到反复修改的过程不仅制作成本较高,还十分耗时。而AI工具的创意是颠覆性的,它突破物理限制,实现很多此前不敢想象的奇幻场景制作效果。如以创新叙事重构牛郎织女的经典传说,在浪漫剧情中自然融入一汽大众揽境家庭化出行场景的卖点。

在AI视频化广告出现之前,AI工具早已在广告行业实现了广泛应用,只不过此前的AI广告更多是静态呈现。比如,在电商平台上较为常见的由AI生成的平面广告。

但此前AI广告被广为诟病的一点是“伪人感”太强,即AI生成的模特亦或者是图片、视频内容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伪人味。

小红书截图

又如电梯广告中出现的AI生成的“六指数字人”。

小红书截图

良品铺子在一则电商商品详情页中,贴出的AI生成宣传图片中显示“花生在树上结果”,被指“缺乏常识”,引发讨论。网友调侃,“终于有人甩锅AI了”“让老板见识下AI省钱的后果”。

良品铺子电商商品详情页 图源:网络

随着AI视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以来越来越多AI动态广告开始被批量生产出来,但依旧未能彻底洗脱“伪人感”。

上文提到的可口可乐圣诞AI广告就是代表性案例,单纯靠AI生成的视频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市场期待。

AI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解放人工,很多环节还是需要人去把关、修正甚至重做。在“人工精修”干预下,能很大程度上弱化AI广告的“伪人感”。

本质上,AI视频之所以充满“伪人感”关乎于三方面。

首先是关于AI 视频的一致性问题。比如同一个角色在不同镜头里,脸型、服饰、动作容易跑偏,这也是品牌最担心的。黄楚杰分享了自己的实战经验,“用 AI 提速,用人工兜底,用工具提速。”通过流程的切分、关键元素固化、人工精修和工具组合进行全方位提效。

动画短剧《悠滋小羊寻鲜记》 图源:艾门韦思公众号

其次是细节还原难题,尤其是在汽车、奢侈品等对细节要求较高的行业,AI 对材质、尺寸的精准还原仍有不足。大宇提到,AI生成画面的时候,个别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的二次调优。

如在汽车营销中,车内饰、材质等细节的还原是一大挑战。“在外观尺寸、轮毂等关键要素上我们需要精准把控,而一些内饰细节目前可以适当放宽。”该负责人坦言,“未来还需要通过和百度的加强合作来扩大数据库,使精密度达到更高水平。”

《这是什么神仙座驾》AIGC视频截图

其三是人才能力要求提升,AI 营销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具备 “AI 翻译能力”,另一方面需对数据有较高敏感度,能通过 AI 生成的数据反哺营销决策。

总的来说,“AI + 人工” 这种分工明确的人机协作模式,已然成为品牌 AI 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一汽大众的实践中,团队负责创意策略与情感表达,AI则负责技术落地,优化细节匹配度,以此来确保创意完整执行。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AIGC视频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代传统实景拍摄。在预算紧张的大环境下,品牌追求的是如何把每一笔钱花得更有效率。“AI 广告不是要取代传统团队,而是帮助他们在有限成本内做出更多样、更高频、更灵活的传播资产。”

在一些品牌营销案例中,AIGC视频将与实景拍摄形成互补。AI 的优势在于快速试错、低成本产能与创意突破,适合呈现超现实、未来感内容;实景拍摄的核心价值在于 “真实感” 与 “沉浸感”,尤其是人物情绪、肢体细节与现场氛围的还原,这是目前 AI 难以替代的。

品牌要建立信任感,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真人+真实场景”。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AI营销不断对市场的教育之下,用户对AI广告的态度已经发生很大转变。早期品牌对 AI 营销 “准确率”“识别率” 的顾虑,随着技术成熟与案例积累逐渐消散 。

来自用户端的数据反馈足以证明这一变化。以一汽大众揽境x百度蒸汽机的七夕AI全案为例,一汽大众揽境七夕 AI 视频上线后,用户自发创作的 UGC(用户生成内容)AI 视频增长超 300%,评论区中关于家庭出行场景的讨论占比达到45%,远超预期。

“这次合作成功触发了用户的情感共鸣。”大宇表示。AI营销不仅在效率层面表现优异,在传播效果和用户互动方面同样展现出强大潜力。

毋庸置疑的是,当前品牌AI营销方案已经不再是单个AI工具化作业,而是迈向了更系统化、全周期的AI营销解决方案。

在上述营销案例中,AI技术从前期的大数据分析,到广告内容创新,再到留资,引导用户到店、成交,贯穿了整个交易服务链路。

也就是说,AI技术带来的是更全方位的观察和视角。通过AI技术能力捕捉到的数据,进行洞察产生创意,再到生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能有效为品牌触达并挖掘更多潜在用户。而基于大数据的AI分析能力,品牌可以生成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内容。

AI 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正在推动品牌营销从 “广撒网” 转向 “精准滴灌”。一方面,借助百度等平台的大数据洞察,品牌可生成 “千人千面” 的营销方案 。例如,一汽大众借助用户偏好与人群画像数据,在七夕视频中精准传递 “家庭空间”“出行安全” 等核心卖点,触达到了潜在家庭用户。

另一方面,经过大数据筛选整合后,AI 生成的内容在合理的内容渠道部署下,更易引发目标群体共鸣。七夕营销期间,这一AI视频广告被嵌入到百度AI智能搜索引擎之中,打开百度搜索“一汽大众揽境”关键词,这则AI广告片得到了优先展示。

AI数字人也正在成为助力AI广告营销进步的重要一环。例如,一汽大众与百度合作的数字人直播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为潜在客户讲车、引导、留资,大幅提升了营销效率。比如,用户进入到品牌专区后,可以跟一汽大众的数字人进行对话,了解品牌和车型亮点。这种互动体验在传统营销模式下难以实现。

“AI 将成为汽车营销的标配工具”,大宇明确表示。未来,AI 不仅限于视频制作,还将渗透到营销全链路 —— 从前期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绘制,到中期内容创作、渠道投放,再到后期留资转化、到店成交,形成 “全流程 AI 赋能”。

“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在新车上市发布阶段,将AI技术融入其中,与用户共创出更多的话题内容并引发更大讨论度。”大宇提到,“未来,AI 能力还将扩展到售后服务和产品本身,为用户提供驾驶安全和舒适度上的支持”。这意味着 AI 将从 “营销工具” 升级为 “全用户生命周期赋能工具”。

AI广告之所以在近两年疯狂生长,离不开国内外各大AI生成式工具的日益成熟。

放眼国际市场,率先入局AIGC营销的平台已经验证了这一变革带来的强大能量。反映到财务数据上,AI已经成为拉动谷歌和Meta等国际科技巨头们广告业务增长的重要增长引擎。2025年第二季度,谷歌的广告收入为7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由AI搜索拉动的搜索广告收入同比实现了11.7%的增长;此外,Meta的AIGC广告创意工具之一Advantage+,已经创造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年收入。

当前,国内 AIGC 内容商业化已从探索期进入初步落地期。代表性科技企业快手可灵的AI商业化明显得到了加速,2025年第二季度可灵AI单季度收入突破2.5亿元,环比实现了66.67%增长。

而百度在其2025年8月刚刚完成重大升级的“蒸汽机2.0”视频生成模型上,也展现出非常清晰且颇具特色的商业化路径。基于百度商业体系,构建了以视频为核心的增长引擎,打通生产-分发-变现的全链路。通过技术突破降低绝对成本,再以激进的定价策略降低使用门槛,最终目标是做大生态内的视频内容规模,反哺其核心的在线营销业务。这条路径与可灵AI等平台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当前国内AIGC商业化落地丰富多彩的图景。

总的来说,尽管技术稳定性、细节还原等问题仍需解决,但 “AI + 人工” 的协作模式已证明其价值。“技术可用了,但流程、标准、创意落地模式还在不断磨合,行业整体还处在'试水和积累经验'的阶段。”黄楚杰分析道。

在这场效率与创意的双重革命中,品牌们正在学习如何与AI共舞。从 可口可乐圣诞AI 广告,到一汽大众、伊利的创新案例,不难看出,品牌拥抱 AI 营销并非盲目跟风。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流程优化与人才储备完善,AI 将成为营销行业的标配,而那些早早布局、善于与 AI “共舞” 的品牌,必将在这场营销变革中占据先机,实现品牌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重增长。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