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绣春刀的厉与利:4亿保底之外,还想赌上武侠片的未来|专访

一把凌厉肃杀的绣春刀,能否靠稳健口碑刺破暑期档大盘的低迷?

“活到这个岁数,情义、气节磨得差不多了,要还没有这点念想,那同死人有什么区别?”

这是《绣春刀·修罗战场》里,张译饰演的陆文昭对沈炼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壮志未酬,兔死狗烹的结局,足以让在场的观众(尤其男性)眼前一热:“好片子啊!”当然,看到首日票房更免不了拍大腿:才4000万(首日票房)!

导演路阳和制片人张宁都是1979年生人,监制宁浩比他们大2岁。这群70后爷们儿的理想投射进电影里,造就了沈炼刀光血影的一生:庙堂即江湖,伴君如伴虎,小人物想要蚍蜉撼大树,明末如此,今日何如?

几年前拍《绣春刀》时,路阳是真的没钱,后期制作威亚都得自己擦。但有了第一部的口碑积淀,《修罗战场》的背后如今已经站着18家出品方。除了路阳和张宁的自由酷鲸,以及宁浩的坏猴子,花满山影业是双方为项目专门成立的公司。

“最先进来的是坏猴子影业、嘉映和企鹅影业,安瑞是张译的公司,嘉行是杨幂的公司。”张宁给我们一一盘点着,作为自由酷鲸股东的华策也位列出品方之中。

很多人已经知道,影片的发行方影联联合启泰远洋文化等对《绣春刀·修罗战场》做了4亿左右保底。这对于多年来票房表现平平的古装武侠片而言,几乎是一个天花板数字。

一把凌厉肃杀的绣春刀,能否靠稳健口碑刺破暑期档大盘的低迷?

1.《绣春刀》入世,《修罗战场》出世

应该承认的是,《修罗战场》延续了上一部《绣春刀》的某种精气神儿。

但上一部颇为出彩的周一围、王千源、聂远都不在,除了固定不变的主角沈炼,你几乎以为自己看了部全新的锦衣卫电影,只隐约觉得上部死了的魏忠贤这部怎么还活着,而刘诗诗换成了杨幂,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会不会太冒险?路阳脸上倒是完全没写着担心。“老宁有一个理念:要干掉无趣,做就做有意思的事情。他跟我说,你是想做和第一部差不多的,还是想做新的?(后者的)这种诱惑肯定难以抵挡。”

但诱惑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修罗战场》做了一年的剧本,不是不断修改,而是每次都推翻重写,因为宁浩总是不满意,“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路阳笑起来。但他仍然觉得与宁浩合作是对的,“他会作为一面镜子,让你时刻保持冷静,不要时刻沉溺于你自己的想法里,要跳出来看。”

路阳还记得,初交的第一稿其实已经是部完整剧本,讲的是《绣春刀》之前三年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第一部中的不少主角还在。这相对稳妥,然而宁浩觉得太受限制,人物的命运走向在前一部已经确定,大家对戏剧性的期待就会减弱很多。于是,只好扔掉所有的限制从头来过。

如此反复四五次,路阳如今仍不知道最后一版的故事,是哪里打动了宁浩:“那时候我只想到了一个开头,沈炼和北斋是如何相遇的,也就是故事的1/4吧,只写到沈炼如何救了北斋。”

“她背后应该有个巨大的阴谋,我们需要留一个大的扣儿在后面。”路阳琢磨,“但怎么把这事圆回来,和现在有关还要合情合理,旁支人物怎么去组织联系?一切都要从0开始营造。”

路阳和编剧团队花了很长时间去翻阅明史,明熹宗游船坠水,王恭厂大爆炸,少年信王朱由检扳倒九千岁魏忠贤......按照路阳的说法,“开点脑洞,阴谋论一下”,《修罗战场》最终呈现出一个历史碎片基础上能够自圆其说的完整故事,依附于明末内忧外患的现实,电影中的刀光剑影与爱恨情仇,也显得更加动人心魄。

许是巧合,这个暑期档的国产电影,似乎多多少少都让人从中看出难以言说的隐喻。比如《大护法》中被恐惧围绕的花生村,《悟空传》中充满无限约束和克制的仙界,到了《修罗战场》,人们仿佛看到了1984的前身:自由言论被彻底剥夺,锦衣卫的无常簿可以轻易定罪每一个人,如蝼蚁般生活的沈炼,在危厦将倾的末世能做些什么?

上一部《绣春刀》已经引发了人们关于官场政治、历史映射的多重解读,但其实这并非路阳的初衷。“明代的国情就是这样,其实我没有想去映射什么,只是这个氛围有助于故事的拉伸和戏剧的酝酿。我们只是在讲沈炼,抨击一下封建的旧社会。”

在他看来,《绣春刀》是讲困境下的挣扎求生与抗争,比较入世;而《修罗战场》则理想化一些,从外在命运直指个人信念,“当你的信念与整个世界相左时,是不是要和所有人背道而驰,去坚持自己?”这是沈炼的疑惑,恐怕也是路阳的疑惑。

2.直男导演的江湖:北斋最合适杨幂演

既然是推向市场的电影,如何在电影本身娱乐性不强的情况下赢得观众青睐,是路阳和张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绣春刀》获得9300万票房,当时的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左右,所以即使不算卖座但也小有盈利。这一次制作成本变成将近8000万,还请来杨幂带流量,足见片方的“野心”。张宁对《修罗战场》的票房预期是4亿,“5亿以后就可以庆功了”,这样的成绩会打破中国古装武侠片长久以来的票房天花板。

很多人会以为制片费高涨是因为杨幂的加入,“就这